蟲鳴鳥囀、猿啼獅吼、虎嘯狼嚎……動物界借助這些五花八門的聲音語言,以簡單的音節、精練的語彙,表達著它們的“喜、怒、哀、樂”,溝通了個體之間的聯係。大雁在遷徒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保持和交換隊形,一些食肉動物捕食大動物時能夠協調行動,動物在生殖季節要尋找配偶……都靠這種語言進行通信聯係。雌蚊飛行時,翅膀推動空氣做往返運動而發出一種微弱的“嗡嗡”之聲,這也構成了一種特殊的語言。
要知道,雄蚊正是根據雌蚊發出的這種獨特的聲音找到了配偶。
大多數鳥和獸類靠聲帶發聲,不少魚類用鰾發聲,蟋蟀、螽斯等昆蟲則借助翅的摩擦發聲。動物聽聲音的器官也各不相同。哺乳動物、鳥類等高等動物用靈敏的耳朵聽,一些魚用身體兩側的“側線”聽,大多數昆蟲則借助於一種叫做鼓膜器的聽覺器官聽。有意思的是,這種鼓膜器長的位置各不相同:夜蛾的長在胸腹之間,蝗蟲的長在腹部,而紡織娘的卻長在前腿上。
近年來,科學家們對動物語言的研究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們認識到把動物的語言研究得越清楚,就越有利於人類對動物的認識、利用和改造。科學家們研究了從青蛙到狼等500多種兩棲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聲音語言。他們發現,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具有了最複雜的聲音語言信號的不是哺乳動物,也不是猿、猴等靈長類動物,而是鳥類。科學家們還發現,鳥類中最會說話的要算鸚鵡、烏鴉和寒鴉,它們的語言差不多包含有300個詞彙呢!
科學家們對動物語言的研究方法,學校的生物小組和許多青少年朋友也可以仿效:在把動物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的同時,要仔細觀察這種動物的行為動作。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弄明白這種動物的什麼聲音是告訴給對方什麼意思,當然要同時觀察聽到聲音的動物獲得了信息以後,它又作出了怎樣的反應。
科學家們用這種研究方法,發現雞的語言竟是出人意料的複雜而完善,它包括了幾十種信號。母雞發出的驚叫聲就有好幾種。例如,當敵人出現在空中時,它發出一種信號,而當地麵上發現危險時,則換成了另外一種叫聲。在母雞庇護下的小雞,也按不同的信號采取不同的行動,要麼急忙藏到母雞的翅膀底下,要麼四散奔逃、躲藏起來。向同伴通報吃食的信號,有的隻表示“我找到了吃的”,有的則表示“這裏有好吃的”。再如,母雞還不時地發出接觸信號,這信號表示“我在這裏,在你們的身旁”。小雞聽到這種聲音,會變得十分安靜,連怪聲和大聲都不怕了。有一次,研究人員把一支靈敏度很高的話筒放到人工孵卵器裏,發現了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原來在小雞出殼前三天,就已經“吱吱”地說話了。起先這種聲音很低,到後來把耳朵湊到雞蛋上就能聽得到。這些信號是在說“我太熱了”
或者“我凍壞了”。孵蛋雞就是根據蛋的這些要求,翻動它們,改變著孵蛋動作:離開或孵在蛋上。
研究人員還注意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事情:被孵化的雞蛋不是同一天產出的,但由母雞去孵時,小雞總是幾乎同時孵出來,而在孵卵器中孵化,有時前後要相差2到3晝夜。根據這種現象,有的研究者推測母雞在孵蛋時發出的聲音,是胚胎發育的刺激因素之一,調整了雛雞出殼的同步性(即同時出殼)。蘇聯科學家們已經譯出了孵蛋雞的聲音信號,並製造了“人工孵蛋雞”,把它用到了工業孵卵器中,加速了胚胎的發育,小雞幾乎同時破殼而出。在同時孵化幾百萬個蛋的大型養雞場中,這種技術設備可以帶來的好處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