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社會教學(1)(1 / 3)

社會課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就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社會事物和現象,傳授社會基本知識、思想觀念和發展學生能力的方法。例如教學《商業與我們的生活》一課,教師可通過講述古代“以物換物”,後來發展到“用錢購買東西”的故事,向學生介紹商業的由來,以及商業活動的重要性,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商業,商業活動如何進行,商業活動的重要性表現在哪裏等商業常識。

運用講授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講授內容必須具有科學性、思想性、係統性和邏輯性,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既有生動事例,又有科學結論。2.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努力啟發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掌握好教材。3.語言要清晰、簡練、準確、生動,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4.充分利用板書。板書要有計劃、規範,力求簡明扼要。

二、討論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社會課教學中是要經常使用的,因為社會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比一比”、“說一說”、“討論”等內容。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討論,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對問題的鑽研精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運用討論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有關資料,做好發言的準備。2.討論時,要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緊密聯係實際,鼓勵學生之間展開爭論,把討論引向深入。3.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總結。對討論中的不同意見,要進行分析,做出結論,也可提出一些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研究。

三、演示法就是教師把實物、教具陳示給學生看,或做示範性的實驗,來說明和印證所要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的一種方法。社會課涉及的知識麵很廣,小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又少,不充分利用教具演示,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應從教材出發,聯係學生和社會生活,演示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圖表、地圖和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錄像等,特別是電化教學媒體的運用,在小學社會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形象化,還可以將許多隱性的教學內容顯性化,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例如教學《中國的遠古先人》一課,把反映北京人當時生活情境的三幅圖片,用幻燈機依次投影到銀幕上,讓學生通過看圖像去感知曆史事物,效果會比單純地講述好得多。

運用演示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應盡量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演示的對象,因為學生的感官參與得越多,獲得的印象就越真實、越深刻。2.在演示過程中,教師應提出一係列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觀察的主要部分上去,並配合講解、談話,使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不斷地處於活躍狀態。

四、參觀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而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小學社會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活動課”,在這些課中,組織學生參觀占了重要的地位。例如《參觀農村》這一活動課,就要組織學生參觀以下內容: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前後農民生活的變化;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前後村裏生產的變化;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的發展;參觀一戶農家,了解農民是怎樣致富的等。通過邊參觀邊思考,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上來,從而透過事物現象了解事物的本質,達到從本質上認識事物的目的。

運用參觀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參觀前,要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確定參觀的地點、對象和進行的步驟,製定好參觀的計劃。2.參觀時,要指導學生圍繞參觀的主要內容收集材料和做必要的記錄。如果是分組參觀,組長的責任要明確。3.參觀後,要組織學生討論參觀的收獲,及時進行小結,必要時可要求學生寫出參觀後的體會。

五、模擬法就是用模型、布景、實物等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進行實習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社會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例如講《買東西的學問》時,可以組織學生模擬購物;講《學習乘車和乘船》時,可以模擬買票、候車(船)、上車(船)、坐車(船)、下車(船);等等。在模擬活動的基礎上,再布置學生課後親自參加實踐,就會使學生學得的“雙基”更紮實。

運用模擬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嚴格按實際工作崗位的操作規程辦事,教育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個動作,切忌兒戲。對“玩忽職守”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教育。2.模擬活動不能代替學生的親自實踐,活動課上或課後仍應布置學生參加真實的練習。

六、實踐法就是教師根據教材的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將書本知識運用於實踐的一種方法。小學社會課的突出特點是具有社會性,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光靠課堂教學是達不到教學目的的,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社會常識的理解,在實踐中驗證和運用所學的社會知識。例如,講社區生活,就要組織學生調查家庭或學校所在的社區生活環境的變化,人口的變化,學校、醫院、商店、文娛場所等各種設施的變化,以及開展為居民服務的活動等;講寄信和打電話,就要讓學生親自寫信寄信、練習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