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我保健教師的健康與保健(1)(1 / 3)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健康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但是目前部分中老年骨幹教師的健康狀況令人憂慮。

筆者曾經對一所中等師範學校的中老年教師的健康狀況進行過調查,發現40歲以上的教師患病率高達91%,經分析其疾病譜為:心腦血管病占45%,消化器官病占40%。其中高脂血症占32%,是未被發現的新情況。

由於長時間的腦力勞動致使大部分教師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脂質代謝與分泌失衡,導致內髒器官抗病能力減退而罹病。

學校應該針對教師的健康狀況,采取多層次的綜合保健措施。

健康教育是一級預防,是學校保健的基本內容。中老年教師由於埋頭教學工作,往往忽視健康的自我教育,致使許多疾病未能得到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而延誤了病情。

檢查治療是二級預防,是保健的主要手段,應該經常對中老年老師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

運動鍛煉是終生受益的康複保健。教師的職業特點是伏案工作多,運動鍛煉少,這也是體內組織器官罹病的原因之一。教師應自覺參加各種負荷適當、方法正確的體育活動,用運動處方去替代藥物處方,使慢性病得到康複。

自我保健是現代保健醫學的一個特點,也是保護自己健康的重要方法。如自購保健器材;自備常用保健藥品;自學各種簡易健身法,自訂保健雜誌作為自我保健指南。

教師保健ABC教師的職業特點與其它工作有所不同,因而保健也應有異。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A、要注意防止咽喉炎。長時間講課加上粉塵,很容易患咽喉炎,同時要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因為教師本來就易患咽喉炎,如果常受煙、酒等辛辣刺激,更易導致咽喉炎。平時,應多喝開水,經常用溫鹽水漱口。有咳嗽、多痰、喉痛等症狀時,可含化喉寧,並及時診治。

B、講課時要經常走動,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走動既活躍課堂氣氛,又符合健康要求。教師每天接觸的大部分是青少年,他們的思想感情與成年人有較大的差別,言語、行為有時無拘無束。對此,教師既不能束手無策、產生苦惱情緒,也不能責之過苛。教師需要活潑,便於和青少年打成一片,啟發、誘導他們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避免憂鬱,影響精神健康。

C、要堅持和學生一起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以保護視力,增強身體素質,更好地為下一代服務。

教師日常保健知識教師工作是一項崇高的職業。但由於教師經常要站著授課、伏案備課、批改作業,易導致教師職業病,應注意日常保健。授課是教師工作必不可少的,因而,聲音嘶啞會經常發生,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幹勁有餘,經驗不足,講話時聲音過高,使聲帶頻繁長時顫動,造成聲帶嘶啞和慢性咽喉炎;另外,經常吸入粉筆的粉塵也可致病。防治的方法:①發音不可過度,講話、授課的時間不可過長,應避免高聲講話。每堂課中間可交叉進行講課提問、板書演排、練習討論、這樣做,既可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又有利於教師嗓音的保護。

尤其是在平時感冒、疲勞和女教師月經期間,應少講話,更不要大聲吼叫,因為在此情況下,聲帶極易損傷。②調節飲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煙、不喝酒、授課後要喝點茶水或清涼飲料,經常用胖大海泡水喝。患急性咽喉炎時應及時、徹底治愈。

教師站立講課、腿部肌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血液回流受阻,易引起下肢靜脈曲張。特別是老年教師,下肢青筋暴起,血管彎曲似蚯蚓,甚至浮腫、乏力、造成皮膚潰瘍。其預防應避免站立過久,經常來回走動、既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又可防止站立過久造成下肢疲勞。課餘時間應多參加體育鍛煉,以活動四肢。每晚睡覺前用溫水洗腳,既可解除疲勞,又可以活躍下肢血管,並對防治咽喉炎、感冒、神經衰弱有一定的作用。睡時抬高下肢,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伏案備課、批改作業,靜多於動,易使人身體發胖、體質變弱、視力減退、神經衰弱及失眠。

預防教師易患的職業病,首先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伏案工作時間不可過長。可以借助辦公桌、椅子做做俯臥撐、擴胸、扭動腰肢、活動四肢等簡便易行的動作;經常變換一下坐的姿勢。眼睛疲勞時,可以上下左右轉動眼球,還可以推開戶,極目遠眺。每隔兩小時左右轉動頭頸各5次,有利於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預防頸椎病。每天作幾下吸氣提肛的動作;多食粗纖維食物如蔬菜、穀類食物,能治痔瘡、便秘等肛腸疾病,並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健康新標準前不久,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身體健康製定了新的標準,包括軀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態。

軀體健康可用“五快”來衡量:

(1)吃得快:進食時有良好的胃日,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飯。說明內髒功能正常。

(2)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動靈敏。說明精力充沛,身體狀態良好。

(3)說得快:語言表達正確,說話流利。說明頭腦思維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4)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後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後精神飽滿,頭腦清醒。說明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抑製功能協調,且內髒無病理信息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