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名人養生萬裏同誌的健身之道(4)(1 / 3)

肅老沉思片刻繼續說,我之所以能活到八十多歲,歸納一下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就是腦子空空,排除雜念,整天除了琢磨畫畫之外,什麼都不去想。第二,就是在飲食方麵,我不大講究。我平時吃素比較多,粗細糧兼吃,一般不大吃肉,不抽煙,平時也不喝酒。其它就沒什麼講究了。第三,我常抽空兒到效外去釣魚。我釣魚的目的不是為了吃魚,主要是到大自然中去開闊眼界,讓自然萬物去啟迪自己的畫思和靈感。

其次,人在大開窪裏靜坐垂釣,悠然自得,不僅可以靜心啟智,而且可以多呼吸些新鮮空氣,我是釣翁之意不在釣。第四,家庭和諧美滿,可以頤養天年。我的老伴兒已經去世三年多了,但我沒有再娶老伴兒。我共有7個孩子,4個男孩,3個女孩。他們無論在何時何地從事何種職業,都是規規矩矩工作,老老實實做人,讓我挺省心。

孩子們對我也很孝順,使我有條件一門心思地畫畫兒……

啟功先生童心未泯“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麵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諡曰陋。身與名,一齊臭。”這是20年前啟功先生寫的《自撰墓誌銘》。

啟功於1912年7月26日生於北京,其祖上是愛新覺羅家庭的成員。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應科舉而步入仕途,可謂書香門弟。可到了他出生的時候,家境已遠不及從前。他剛滿周歲,父親就去世了,跟隨祖父生活到10歲,祖父也撒手西去。迫於生計,先生未讀完高中便隻好輟學,靠教書養家糊口。之後他認識了陳垣先生。因在古典文學方麵頗有些根基,所以很得陳先生器重,並因此被推薦到輔仁大學教了十幾年書。

“我教了一輩子書,畫點畫,寫點字那是副業,承蒙大家錯愛,不知怎麼一來二去竟成了書法家。”談到自己鍾愛的書畫,啟功老人總是很自謙地一筆帶過。

數十年來,老先生的書畫早已蜚聲國內外,每天他的電話和信件都十分多,更有不少人登門造訪,有求字畫的,有討教學藝的……人們似乎都忘記了這位老人已是85歲高齡。

中國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1996年畫了一幅紀實漫畫《熊貓》,並寫道:啟功先生書法大家人稱國寶都來找他請書索畫累得躺下大門外邊免戰高掛上寫四字熊貓病啦!

盡管如此,先生還是一一回信,耐心答複每一個問題,體現出一位師長的風範。

麵對市場上一些人肆意假冒啟老的字畫並在市場上招搖撞騙,老先生風趣地說:“好的是別人寫的,不好的是我寫的。”啟老非常重視親情和友情。他不但是個眾人皆知的孝子。對他的夫人也是一往情深。自從1975年夫人辭世後,他就換了小木板床。朋友們勸他換張軟和點的好床,他說夫人跟他受了一輩子罪,一直都睡木板床,所以,他不願意獨自一人享受好生活。1997年,老友吳作人、董壽平、黃胄等著名藝術家相繼辭世,這使啟老悲慟不已,並由此引發心髒病住進了醫院。出院時他笑著告訴大家:“馬克思看守不嚴,讓我溜號了。”除了教學和書法,啟功先生也是一位古典文學家和文物鑒定家。在他的書齋中,除了筆墨和書籍外,幾乎全是各種各樣的絨毛玩具。終其一生酷愛生靈、酷愛生活、酷愛大自然,這就是啟功先生。

我的養生之道我是湖北省仙桃市人,已70歲了,早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1950年開始從教,直到今天,仍在一片深情的教育園地辛勤耕耘(聘教)。現將我的養生之道寫在下麵,願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樂觀。古雲:“樂而忘憂”,“心底無私天地寬”。樂是人生的最好良藥。我一生風雨坎坷,特別是在大學任教時,突然被送進工廠,後又回到農村,在漫長的歲月裏,我從沒埋怨和逃避,也從沒被功利、榮辱和得失所左右,而是心境坦然,踏踏實實、平平靜靜地走過。諸葛亮說:

“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淡泊寧靜也是一種輝煌和快樂。因為我理解生活,人生旅途,不可能風平浪靜,應走屬於自己的路,尋找適合自己的“坐標”。

二、不服老。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國家人事部已提出建立老年人才市場,搞好聘用機製。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五歲,再不是杜甫名句“人活七十古來稀”,已是“人過八旬不為奇”了。據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禮賓研究成果表明,七十五歲是人生最有建樹的再生期。我雖然七十歲了,但我心不老,也不服老,自信事業無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