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名人養生萬裏同誌的健身之道(5)(3 / 3)

曾國藩養生談近代曆史人物曾國藩講究養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後。那時他常常感到頭暈、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討起養生之法來。唐鏡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輩,曾口授養生處世之秘,曾國藩牢牢記在心裏。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唐先生言,最是。‘靜’字功次要緊,大程夫子是三代後聖人,亦是‘靜’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靜’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動心。

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剛密柔惡,各有所偏,溺焉既深,動輒發見,須自己體察所溺之病,終身在此處克治。”曾國藩接著寫道:“餘比告先生,謂有忿恨很不顧氣習,偏於剛惡,既而自究所病隻是為動不為靜。先生兩言益對症下藥也。務當力求主靜,如使神明為日之升,即此以求其繼繼續續者,既所謂緝熙也。知此而不行,真暴棄矣,真小人矣”。曾國藩是一個能舉一反三的人,唐鏡海這一番教誨,後來,使他生出許多養生的心得來,如他在鹹豐十一年正月初五日的日記中寫道:“忿、欲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可謂名言至論。”於到十四日,他又記道:“養生家之法,莫大於懲忿、窒欲、少食、多動八字。”“懲忿”曾國藩解釋說即“所謂少忿怒也。”“窒欲”就是克製情欲。“少食”就是不吃得太飽。“”多動“就是增強運動。這四條正應上民間一個生動的故事。有個地方壽星較多,百二十歲以上的有四個。有人去請教他們的長壽之秘。其一說,遇事都說好。其一說,每飯不吃飽。

其一說,老婆生得醜。其一說,飯後百步走。曾麟書告誡曾國藩也是這四條。

萬部之家長壽的奧秘1795年,在日本一個偏僻山區農村裏,人們發現了一個長壽之家--萬部一家。當時爺爺萬部已經有194歲,奶奶也滿了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他們老少三輩都已超過百歲,可人人都滿麵紅光,耳聰目明,還都能天天參加勞動哩!這件事引起了社會上的很大震動,人們都想從他們那裏找到長壽的奧秘。因此,人們翻山越嶺,涉水渡河,到這山村裏來尋仙方找秘訣,以求長壽不老。不久,當時的宰相聽到了這個消息,興奮不已,立即下達了命令把年歲最大的萬部老人召進京城,想從他那兒得到長壽的秘方獻給皇上,以求得到更多的榮華富貴。

萬部老人剛進京城時,鶴發童顏,精神矍鑠,腿腳靈便,聲如洪鍾,達官貴人們見了都非常地驚奇,羨慕不已。他們把萬部老人當作一部長壽的活字典,整天圍住問長問短,糾纏不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老人的長壽秘密弄到手。為此,他們把老人當作最高貴的賓客,讓他住進最豪華舒適的高級賓館;每頓飯都用豐盛的酒席招待;還讓人監護,不許老人多走路以防摔倒跌傷;……不料事與願違,沒過多久,老人就動彈不得了。又過了一陣子,老人竟然死了!消息傳來,全家人都萬分悲痛,不久,萬部老人家上了年歲的老人,也都一個個地相繼離開了人世。這到底是什麼呢?

許多科學家,對萬部一家長壽的奧秘進行了認真的探討,認為他們做到了這四點:

其一,”生命在於運動“。他們每天堅持適當的運動和體力勞動,以達到舒筋活血,鍛煉身體的目的。

其二,他們每天主要以五穀雜糖和蔬菜瓜果為主食,較少吃葷,而且從不偏食,也不暴飲暴食,不好吃的就少吃或寧肯餓著。

其三,他們堅持早睡早起,呼吸新鮮空氣。特別是他們生活在山區農村,空氣清新,爽身健體,有利於身心健康。

其四,更重要的是全家人與世無爭,和睦相處,心情舒暢,從不吵嘴打架,慪氣傷身。

可是,萬部老人進京之後,這四點生活規律全被破壞了,他也就很快死去了。而家裏那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因為思念萬部老人而整天悶悶不樂,加之噩耗傳來,悲傷過度,吃不下,睡不安,也就無心再從事運動和勞動,從而破壞了上述生活規律,因而也都一個個相繼死去了。

看來,長壽也並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想長壽,從萬部老人的故事中不是可以受到些什麼啟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