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避實就虛”、速戰速決。認為指揮作戰必須出敵意料,變化無窮;要將奇和正、虛和實巧妙運用,欺騙敵人,調動敵人。強調準確地選擇主攻方向和主攻目標,以壓倒敵人的優勢和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展開進攻,速戰速決,克敵製勝。
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各種因素中,《孫子兵法》把“人和”置於首位,認為政通人和、上下一心是戰勝敵人的首要法寶。
重視軍隊建設,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統馭部屬時必須做到“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恩威並重,信賞必罰,剛柔相濟,這樣就可以訓練出一支必勝的軍隊。同時對將帥本身也提出嚴格的要求,認為必須以“智、信、仁、勇、嚴”作為衡量將帥的標準。
總之,這部兵法幾乎涉及到戰爭活動中的所有重大問題。它以戰爭的勝負為出發點,以高度清醒、冷靜的態度來認識、判斷和指導戰爭,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發現戰爭活動的關鍵因素,把握戰爭的本質,進而提出了一係列符合戰爭規律的戰略戰術原則和富有真知灼見的至理名言。
《孫子兵法》在孫武晉見吳王闔閭時就已經是一部完整的軍事著作。它問世以後被廣泛傳播和應用,西漢時經過整理校訂,始有定本,從此代代相因,流傳至今。20世紀70年代在銀雀山出土的《孫子兵法》殘簡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古的抄本。
曆代研究和整理《孫子兵法》的作品很多,主要表現在對《孫子兵法》的校勘、考證、注釋和通解等方麵。據統計,曆代研究注釋者,僅留下姓名的就有200多家,研究著作500餘部,存世的也有420多部。
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的《孫子注》(又稱《孫子略解》)是今天存世的最早注釋本。曹操本身是軍隊統帥,又深通兵法,所以他對《孫子兵法》的注釋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唐宋時代注家蜂起,出現了許多《孫子兵法》的單注本、集注本和合刻本,其中以《武經七書》和《十一家注孫子》對後世影響最大。宋神宗元豐年間將《孫子》、《六韜》、《吳子》、《三略》、《尉繚子》、《司馬法》和唐代李靖的《李衛公問對》合在一起,號為“武經七書”,頒行武學,作為軍事專科學校的法定教材。《十一家注孫子》是將曆代整理和注釋《孫子兵法》的名家之作合刻在一起,成於宋代。這十一家是曹操、孟氏、李筌、杜佑、賈林、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延錫和張預。明清時代,劉寅作《武經七書直解》,是明代最早的注本,其後又有趙本學的《孫子書校解引類》,都具有代表性。清代以孫星衍校《孫子十家注》最可稱道,在近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諸子集成》中收錄的就是這個本子。
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三種宋代版本最為可貴:一是《魏武帝注孫子》,二是《武經七書?孫子》,三是《十一家注孫子》。本書采用的就是中華書局根據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的影印本,同時參考了《孫子兵法》殘簡本。
《孫子兵法》在海外的流傳以日本為最早,始於公元8世紀的唐武則天時期。其次是朝鮮。日文本《孫子兵法》出現於公元1660年。有人統計,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出版的有關《孫子兵法》的著作已在100種以上。
《孫子兵法》傳播到西方以法國為最早。1772年,法國神父約瑟夫?阿米歐在巴黎出版了法文《中國軍事藝術》叢書,其中就有《孫子十三篇》。1905年,英國人卡托普在東京出版了第一個《孫子兵法》的英譯本。1910年,布魯諾?納瓦拉用德文翻譯出版了這部兵法。1943年,《孫子兵法》的俄文本正式出版發行,並作為蘇聯軍事學院的教材。現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孫子兵法》譯本,多達十幾種文字,廣為流傳,備受推崇。
作品快讀
中國自古為思想精英薈萃之地,也是兵學昌盛之國,素有“兵法之國”的美稱。產生於2500年前的不朽名著《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學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那深邃閎廓的軍事哲理思想,體大思精的古典軍事理論體係,辭如珠玉的文學語言,以及曆代雄傑賢俊對其研究的豐碩成果,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長期被尊為“兵學聖典”、“百世兵家之師”。其流澤餘韻也早已跨越時空,超出國界,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榮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的雅譽。
《孫子兵法》的問世,標誌著獨立的軍事理論著作從此誕生,在世界軍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比色諾芬(公元前403——前355年)的號稱古希臘第一部軍事理論專著的《長征記》要早一百多年。而且,《長征記》著重於作者跟隨小居魯士出征失敗後希臘軍隊向黑海海岸撤退經曆的記述,雖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但非戰略理論的概括,因此無法跟《孫子兵法》相提並論。至於古羅馬軍事理論家弗龍廷(約公元35——103年)的《謀略例說》、韋格蒂烏斯(4世紀末)的《軍事簡述》,更是遠在其後。
《孫子兵法》不但成書時間早,而且在軍事理論和軍事學術上已十分成熟、十分完備,幾乎涉及了軍事科學的各個門類、各個分支學科。它以從戰略理論的高度論述戰爭問題而著稱,是一部“舍事而言理”、揭示戰爭發展規律的傑作,具有高屋建瓴的氣勢和詳備富贍的內容。書中充滿著對睿智聰穎的讚揚,飽含了對昏聵愚昧的鞭撻,顯露出對窮兵黷武的警告,貫穿著對軍事哲理的探索,充分體現了“一代兵聖”孫武子的遠見卓識和創造天賦。該書中的許多名言警句揭示了戰爭發展的普遍規律,有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曆史上許多軍事家、著名統帥、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得益於這部曠世奇書。兵學家們學習它,得以登堂入室,從而步入軍事學的寶庫;軍事家們學習它,得以領悟製勝之術,成就一代功業;政治家們學習它,得以高瞻遠矚,點燃起智慧的聖光。直到今天,《孫子兵法》的許多合理內核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對現代軍事理論的建設和發展、對現代戰略學的奠定都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