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孫子兵法(2)(2 / 2)

20世紀50年代中期,前蘇聯的一位著名軍事理論家斷言:“認真研究中國古代理論家孫子的著作,無疑大有益處。”60年代初,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在訪華時曾對毛澤東說:“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學院都應把《孫子兵法》列為必修課程。”美軍新版《作戰綱要》開宗明義地引用孫子“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句名言作為其作戰的指導思想。

重視孫子的戰略思想,是二戰後西方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們研究和應用《孫子兵法》的新的特點。因為在這一時期,軍事戰略本身同政治、經濟、外交以及社會等因素的結合日益緊密。尤其是在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出現後,任何國家(即便是超級大國)都不敢貿然發動大規模戰爭,所以必須建立全新的戰略體係。而《孫子兵法》的精華正在於其所包含的豐富的戰略思想,它給我們的時代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在其所著《戰略論》中大量援引了孫子的語錄。他認為:“最完美的戰略,就是那種不必經過嚴重戰鬥而能達到目的的戰略——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導致人類自相殘殺、滅絕人性的核武器研製成功以後,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譯《孫子》這本書了”。

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稱孫子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他在《大戰略》一書中指出:“今天沒有一個人對戰略的相互關係、應考慮的問題和所受的限製比他(孫子)有更深刻的認識,他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的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大的意義。”

美國著名的“腦庫”斯坦福研究所的戰略專家福斯特和日本京都產業大學三好修教授根據《孫子兵法?謀攻篇》中的思想,提出了改善美蘇均勢的新戰略,並稱之為“孫子的核戰略”,對世界戰略的調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此外,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前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等西方政治家也都在各自的著作中運用孫子的理論,闡述了對當今時代國際戰略的見解。

在現代局部戰爭和軍事行動中,《孫子兵法》同樣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如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曾引用孫子“夫兵久而對國有利者,未之有也”的名言,力主結束這場曠日持久、陷美軍於泥潭的戰爭。又如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軍隊遵循孫子“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的理論,繞過堅城,迂回包抄,直指達卡,迅速擊潰了巴基斯坦軍隊,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印度軍史》用《孫子兵法》的觀點總結南亞次大陸的戰爭經驗,這是絕無僅有的。

80年代以來,海外的“孫子熱”日趨高漲。《孫子兵法》不但受到軍界和戰略家們的重視,而且也為其它各界人士所推崇。對《孫子兵法》的研究和運用,已經擴展到軍事以外的其它領域,如政治、外交、經濟、體育等,其中以在商戰和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最引人注目。

日本的企業家們率先把《孫子兵法》運用於企業之間的競爭和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軍人出身的兵法學者兼企業家大橋武夫將《孫子兵法》等軍事著作與經營學熔為一體,把瀕臨破產的小石川工廠一舉改造成生機勃勃的東洋精密工業公司,曆經30餘年而久盛不衰。他還寫了一本《用兵法經營》的書,內容新穎,獨樹一幟,暢銷一時。在此基礎上,日本出現並形成了“兵法經營管理學派”,影響很大。

台灣企業家陳茂榜也首次將《孫子兵法》中的“五事”概括為企業經營的五大要素:“道”是經營目標,“天”是機會,“地”是市場,“將”是人才,“法”是企業規章和組織編製。“五事”並重、統籌管理、上下同欲、靈活經營,使得企業家們財源茂盛、生意興隆。

由此可見,《孫子兵法》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同樣大有用武之地。隨著我們對這部不朽名著了解和運用的不斷深入,它的智慧之光必將更加耀眼奪目,也必將給我們帶來無窮之益。

片段精讀

始計第一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