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述
概括:技巧之集大成者
作者:鬼穀子
年代:戰國
入選理由
“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這就是《鬼穀子》的精髓所在。
背景搜索
鬼穀子,本名王禪,戰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穀,故自稱鬼穀先生。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另外也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
事實上,《鬼穀子》其書與作者鬼穀子其人,曆來是爭議較多的問題,這些爭議主要涉及兩點:一是《鬼穀子》的成書年代;二是鬼穀子是否真有其人,他的身世如何?
因為《史記》中曾有張儀、蘇秦學於鬼穀先生的記述,所以一般人認為鬼穀子當為戰國時人,其著作當然也產生於戰國時代。
但是,漢代的圖書總目《漢書?藝文誌》中並沒有收錄《鬼穀子》,《鬼穀子》一書最早見於《隋書?經籍誌》,所以不少學者認為,所謂戰國時代的鬼穀子著《鬼穀子》的說法並無證據,於是產生了這樣幾種觀點:一是認為鬼穀子為戰國時人,《鬼穀子》確係他所作;一是認為《鬼穀子》係戰國時蘇秦所作,鬼穀子是蘇秦為神秘其事而虛構出來的;一是認為《鬼穀子》是六朝時的著述,作者是某隱者的稱號。
作品快讀
《鬼穀子》一書由捭闔、反應、內揵、抵巇、飛鉗、忤合、揣、摩、權、謀、決、符言十二篇,以及本經陰符七篇與持樞、中經二篇組成。該書集中論述了論辯和遊說的方法。如《捭闔》篇告訴人們在遊說時何時應直言陳辭,何時應沉默不言;《反應》篇提出用逆反的方法去考察對方的言論和事物之理;《飛鉗》篇提出了如何把握對方說話的真實意圖;《謀篇》著重說明了計謀在遊說中的作用;《轉丸》篇介紹了使遊說者巧言善辯的方法;《本經陰符》七篇則具體介紹了盛神、養誌、實意、分威、散勢、轉圓、損兌這七種達到最佳遊說效果的方法。但是,真正體現《鬼穀子》一書核心思想的是該書中的《揣篇第七》與《摩篇第八》,在“揣篇”中,作者提出了在進行遊說之前,必須細致地揣度情況,發現事物深藏的真相。作者認為,“揣”是一切計謀的基礎,也是遊說的根本方法,如果不懂“揣”的道理,即使是十分聖賢的人,也將會一事無成。“摩篇”中提出的“摩”,則是“揣”的一種具體運用,它要求遊說者必須通過種種手段,獲知對方的真實意圖,從而讓自己的遊說活動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鬼穀子》關於遊說之道的論述,真可謂博大精深。
《鬼穀子》一書除了集中論述遊說之道,也涉及一些治國、治軍的道理。如《持樞》篇提出天地間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人君也應該根據這個規律來治理國家。《胠篋》篇中提出的關於聖、智之人所創造的業績往往成為送給大盜的禮物的觀點,發人深省。此外,《鬼穀子》中還提出“材質不惠,不能用兵”的觀點,主張帶兵之人必須具有大智大勇。
曆代載錄《鬼穀子》一書的經籍主要有:《隋書?經籍誌》、《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宋史?藝文誌》、《通誌?藝文略》、《通考?經籍誌》等。《鬼穀子》、的版本主要有:正統道藏本、子彙本、十二子本、百家全書本、四庫全書本、四部叢刊本、叢書集成本等等。
片段精讀
捭闔第一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