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陳寅恪談佛學:吸收外來學說,不忘本民族地位(1)(2 / 3)

到了後來,佛教內容和思想開始演變,逐漸改變了它的最初教義。在大乘教的經典中,就有了以女身受記(受記,指的是佛教徒修行得道,通過一種記錄確認的形式來表明該教徒已經具備了來世成佛的條件。)為轉輪聖王的記載。也就是說,到這時,佛教的教義中有了支持女人當皇帝的教義。陳寅恪指出,武則天當初用來印證自己能夠當上皇帝的《大雲經》,就是屬於這類經典。它最初確實出自古印度的佛教經典,而不是武則天安排人偽造出來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大雲經》裏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淨光天女曾在同性燈佛那裏聽過《大般涅槃經》,後來在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她以凡胎降生到了人間,並且再次聽聞了佛法深義。雖然她身為女人,但後來成為國王,得到了轉輪王所統領的四分之一的疆土,並且教化所屬領域內的男女老少排除各種邪見、異見,廣做菩薩事業。

武則天以女身稱帝,有違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觀念,所以她隻能從佛典中尋找根據,而《大雲經》裏女菩薩為轉輪聖王的預言正好適合她。天授元年(690年)七月,僧人懷義與法明等撰《大雲經疏》,將上麵的故事附會為“佛”對武則天當女皇的“授記”,也就是預言。有了這個預言,武則天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做上皇帝。因此,武則天便把《大雲經》向天下頒布。並令長安、洛陽與各州分別置大雲寺一座,寺內各藏《大雲經》一本,由僧人升高座講解。這樣一來,也就讓天下人都知道武則天是彌勒下凡,應該取代李唐當皇帝。隨後,武則天便在這一年的九月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

陳寅恪指出,武則天將《大雲經》頒行全國,與兩漢之間王莽派遣五威將軍王奇等十二人頒《符命四十二篇》於天下的用意相同,都是表明自己當上皇帝的合理性。另外,他還在《大雲經》中發現了另外一篇關於女人來世為王的記敘。

佛陀說他涅槃七百年後,在南天竺有一個小國,叫做無明;國內有條河,叫做黑闍;這條河的南岸,有座叫榖熟的城;城內有個國王,叫做等乘;國王與夫人生育有一個女兒,名叫增長。將來的一天,國王等乘會突然去世。到時,大臣們會讓他的女兒增長來繼承王位。她登上王位後,出現的情形將是天下威伏,閻浮提中所有的國家都會來承奉她,沒有拒絕和違抗的。

這個記載,不管它的內容的真實性是怎樣的,到後來能不能應驗,從立意上來看,起碼表明至少從該佛典記載時起,就已經明確了女人可以當皇帝的教義。中國的儒學是極力反對女子幹政的,所以唐朝以後,屢屢有人拿《大雲經》說事,無不以它來指摘武則天偽造佛典,欺騙天下。但是,陳寅恪嚴格以事實為依據,考證出《大雲經》的真實性。這也就是說,遠過唐朝,從原始教義剝離後,佛教都不反對女人當皇帝的。

唐太宗對佛教是什麼態度

在唐太宗以前,陳寅恪指出,與佛教關係最深切的,一個是梁武帝,一個是隋唐帝。其中的梁武帝崇信佛教,可以說走上了極端。

梁武帝姓蕭名衍,一生活了八十六歲,在位四十八年。在他統治梁朝期間,佛教被抬到了國教的高度。他不但修造了大量佛寺佛像,而且還翻譯和撰寫了大量佛教著作,親自召集佛法大會講經說法。梁武帝前後設大會十六次之多,並曾三次到同泰寺出家,不當皇帝當和尚。最後都是他的大臣們用贖身錢才把他贖回來。

晚唐詩人杜牧在《江南春絕句》中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所描寫的就是當時南朝在南京一地留存下來的寺廟的盛況。實際,南朝各朝代中,僅是梁朝時,在佛教最興盛時期,佛寺就多達兩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有八萬兩千七百餘人。這種極度盛況,顯然與梁武帝個人的影響密不可分。

本來,梁武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同時還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所有的皇帝當中,都可說是居首者。然而,他作為至高無上的一國之君,因個人的喜好而把整個國家都帶入了信奉佛教的境地,最後的下場不就是很好的警示範例嗎?那麼,梁武帝的經曆,對唐太宗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