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生王(為轉輪王烏逋沙他的兒子)率領手下登上須彌山。當時,有五百仙人住在須彌山腹中。結果,頂生王他們所乘的象、馬的屎尿落到了這些仙人的身上。他們就對頂生王結下怨忿的神咒。頂生王知道後,就發下誓願,表示願意與這些仙人一道享福。於是,這些仙人就接受了頂生王的感召,跟著他一道上天。天上一共有一千二百座城門。他們的到來,讓天上諸神感到惶恐,一時把所有的城門都關上,另還還設了三道鐵關。頂生王率領兵眾一直向前。他拿出貝號吹了起來,並張開弓射擊,一下子讓一千二百座天門全都打開了。於是,天上的帝釋(佛教中的護法神之一,佛家稱他為三十三天之主)出來與他相見,並把他請入天宮,與他分坐。隨後,他在天上享受到了五欲的快樂,前後曆經三十個帝釋。當時,阿修羅王率領軍隊上天,與帝釋打鬥。帝釋打不過他。頂生王就趕過來,吹起貝號,張弓射箭,當場殺死阿修羅王。頂生王心裏想道:我的力量如此強大,沒有人能比得上我,那麼從今天起,我與帝釋平起平坐,應該沒問題吧?與其平起平坐,不如殺死帝釋,我一人稱霸,豈不更好!誰知,他的惡念剛一生出來,他的身子突然從坐騎上掉下來,被摔得奄奄一息。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自詡為“齊天大聖”,而這個故事中的頂生王要求與帝釋平起平坐,很明顯,孫悟空的形象以及他大鬧天宮的故事,都是從頂生王的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還有《西遊記》中豬八戒高老莊招親故事。陳寅恪指出,它也不是完全出自中國人的臆撰。佛經中就有這樣的故事。
有一個叫牛臥的和尚,住在憍閃毗國的水林山中的豬坎窟內。豬坎窟位於出光王的私家園林內。有一年春天,適值園中樹木都長得茂盛之時,出光王安排人對園子進行了修繕,並安排人守衛。隨後,他率領內眷和侍從,進入園中消遣。那天,大家都玩得很累,就停下來睡覺休息。出光王的一個宮女,因為喜愛花果,就沒有休息,而是在園內隨處采摘。當時,牛臥正在千一樹上打坐,他的頭發和胡須長得很長,而且上衣都已破碎,下衣又很肮髒,這位宮女看到後,感到十分驚恐,就高叫著:“有鬼,有鬼!”牛臥聽到喊聲後趕緊回到豬坎窟中。山光王聽喊聲到後,立即趕到窟所,用劍指著牛臥問道:“你是什麼東西?”牛臥回答說:“大王,我是沙門。”誰知出光王對牛臥十分惱怒,便命人將大蟻填滿窟中,讓它們來蟄螯牛臥。當時,有個曾經住在窟邊的天神聽到出光王的安排後,便想到:牛臥和尚一心向善,前來依附我,確實沒有冒犯過誰,並不是故意出來嚇唬人的,所以,我應該救一下他。於是,他將自己變為一頭大豬,從窟中跑出來。出光王看見豬,便騎上馬,搭弓射箭。大豬朝園外快奔,出光王在後麵緊追。這時,牛臥趕緊拿上衣缽,趁機逃了出去。
陳寅恪認為,這個故事中,憍閃毗國中的“憍”,因為諧音,就變為高老莊中的“高”。經過“輾轉代易,賓主淆混”,其中驚犯宮女一事,到後來就變為招親。所以,通過故事文學的演變,一切也就變得與原文大不相同,這個故事也就成為《西遊記》中豬八戒高老莊招親故事的起源了。
還有如《慈恩法師傳》中描述:“莫賀延磧長八百餘裏,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心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湣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陳寅恪針對這個問題描述說:“(此)即西遊記流沙河沙和尚故事之起源也。”
陳寅恪總結出了將佛經故事演變成《西遊記》故事的三種做法。一種是,就某個佛經故事內容,稍微做些改變,演變程序為縱貫式。一種是改編自某一個故事內容,但對故事情節改變很大,其演變程序仍為縱貫式。另外一種就是,有兩個故事,內容本來沒有關聯,卻把它們混為一個故事,這樣也就讓故事變得複雜起來,它的演變程序為橫通式。
所以,經過陳寅恪的研究得知,《西遊記》是將玄奘西行取經的經曆敷衍出的一個神話故事書,其中的情節,大多都是從佛經故事中演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