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地中出火(2 / 3)

●公元前780年,陝西岐山發生地震。這是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陝西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達7級以上。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邊郡國發生地震。據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京師即今陝西西安。漢時北邊郡國包括今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

●138年2月28日,甘肅金城、隴西發生地震。據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用測震儀器(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記到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地動儀放在洛陽,距震中約700公裏。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趙城發生地震。這是中國曆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壞官民廬舍十萬計”,“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震級約8級或更大。

●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發生地震。這是中國曆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此震極震區長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

●1605年7月13日,廣東瓊山發生地震。據史誌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曆史上最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山東莒縣、郯城發生地震。這次地震是中國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據記載,“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穀發生地震。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麵積縱長500公裏,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

●1695年5月18日,山西臨汾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麵積縱長500公裏。在一個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

●1733年8月2日,雲南東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我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麵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震後城牆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

●1739年1月3日,寧夏平羅、銀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據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

●1833年9月6日,雲南嵩明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範圍半徑達260公裏。

●1867年12月18日,台灣基隆近海發生地震。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縣發生震級8.5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裏,死亡24萬人,毀城4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1927年5月23日,甘肅古浪發生震級8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裏,死亡4萬餘人。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蘊發生地震。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區形成170公裏長的斷裂帶,最大錯動幅度達20米。這是中國大地震中已知錯動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縣疊溪鎮發生震級7.5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疊溪鎮被摧毀。震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岷江斷流,壅壩成湖。

●1935年4月21日,台灣苗栗發生地震。震級為7.1級,是台灣有史以來破壞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麵造成長約37公裏的斷層。

●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縣~墨脫縣發生震級8.6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1962年3月19日,廣東河源發生地震。震級為6.1級,是中國第一個水庫誘發地震。

●1966年3月,河北邢台發生地震。由兩次大地震組成:3月8日,邢台隆堯縣發生震級6.8級的大地震;3月22日,邢台寧晉縣發生震級7.2級的大地震。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

●1970年1月5日,雲南通海縣發生震級7.7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震源深度為10公裏,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地震。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這是我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的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