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生產是綠色食品的基礎,其內容包括產地的選擇、環境的監測以及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還涉及與農作物品種、農業耕作製度的關係。

綠色食品生產有哪些特點

綠色食品生產是在未受汙染、潔淨的生態環境條件下進行,生產過程中通過先進的栽培、養殖技術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控製對產品及環境的汙染及不良影響,最終獲得無汙染、安全的產品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措施著重圍繞控製化學物質的投入,減少對產品和環境的汙染,形成持續、綜合的生產能力,達到農業生態係統的良性循環。綠色食品生產既不同於現代農業生產,也不同於傳統的農業生產,而是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的各種先進理論和科學技術,排除因高能量投入、大量使用化學物質帶來的弊病,吸收傳統農業中的精華,使之有機結合成為全新的生產方式。

綠色食品生產的基本原則

1.逐步建立和實現農業生態係統的良性循環。農業生態係統是由綠色植物、動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環境四個組分構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合成有機物質,為動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的能量來源。動物是直接或間接食用植物的消費者,微生物將動植物殘體及其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供植物再吸收利用,非生物環境為生物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以及活動、生存的場所。四個組分通過食物鏈,即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緊密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係統內部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以保持自身的平衡和相對穩定性。因此,發展綠色食品生產應從農業生態係統的整體出發,因時、因地製宜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使係統中各個組分相互協調發展和實現良性循環。生態的良性循環將進一步促進綠色食品生產的發展。

2.形成和保持綜合可持續生產能力。為了持續穩定地發展綠色食品生產,確保當代人及其後代對綠色食品產品不斷得到滿足,必須在綠色食品產地形成綜合、可持續的生產能力。要求其產地合理地開發利用當地資源,種、養、加工多業結合,協調發展,建立作物秸稈和其他副產物循環係統,使有機物質多層次循環利用,實行無廢物生產和無汙染生產。隻有這樣,才能形成和保持綜合可持續生產能力。

3.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綠色食品生產追求的目標是高效益和無汙染,生產過程是在減少能源消耗、減少化學物質投入的前提下進行。為了保持和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生產水平,必須在總結傳統農業中精耕細作、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農藝技術基礎上,更多地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運用營養診斷技術指導施肥,利用天敵及生物製劑防治病蟲草害等,將它們有機結合成綜合的農業技術係統,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生產水平。

4.實行全程質量控製。綠色食品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製,即“產地環境、種植(養殖)、加工、貯運、銷售、食用”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從管理和施加的技術措施等方麵控製和防止汙染,並將各項技術和管理措施落實到每個企業、每個產品、每個生產者,要求加強對綠色食品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生產者的質量意識和科技文化素質。

5.力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綠色食品生產的目標不僅要獲得無汙染、高品質的產品,還力求以較少的生產投入,去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保持和逐步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因此,綠色食品生產中每項措施的確定和實施,都要圍繞“三大效益”的協調和統一來進行,要考慮提高產量,改善品質,提高產品檔次,以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要節約能源,保護資源和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

綠色食品生產怎樣選擇產地

綠色食品產地是指綠色食品初級農產品或加工產品原料的生長地。綠色食品產地的選擇是指在綠色食品產品開發之初,通過對產地生態環境條件的調查研究和現場考查,並對產地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做出合理判斷的過程。因此,開發綠色食品,必須合理選擇綠色食品產地。

1.應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土壤未受汙染、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的地區,盡量避開繁華都市、工業區和交通要道。邊遠山區、農村生態環境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是綠色食品產地首要的選擇。

2.產地及產地周圍不得有大氣汙染源,特別是上風口不得有化工廠、鋼鐵廠、水泥廠等汙染源企業,不得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也不得有煙塵和粉塵。

3.應選擇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質清潔無汙染的地區,遠離對水源造成汙染的工廠礦山,產地應位於地表水、地下水的上遊。生產用水不能有汙染物,特別是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