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認識的理解誤區
目前,在對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理解上還存在不少誤區。
1.有機農業就是傳統農業,發展有機農業是走回頭路。實際上,我們現在提倡的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有很大的差別,有機農業生產可以而且事實上充分利用了一些現代科技發展的技術,使有機農業有了質的提高。
2.有機農業生產僅僅是簡單地采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的作用。雖然有機農業強調使用有機肥,但如果不注意有機肥的科學施用方法和用量,其後果不僅要影響作物的生長,還會影響作物的品質,使作物易受病蟲的危害,也會造成環境的汙染。
3.無汙染的食品就是有機食品。應該說,食品是否有汙染物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自然界中不存在絕對不含任何汙染物質的食品,隻不過有機食品中汙染物質的含量要比普通食品大大降低,而且有機食品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是全程質量控製。
4.隻有無汙染的地區才能從事有機農業生產。有些地方過分強調對生產基地的環境質量標準,把有機農業的基地大多放在邊遠無汙染的貧困地區,忽視了在發達地區逐步建立有機生產體係,開展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的轉換。實際上,在農用化學物質使用量較大的地區,發展有機農業更有重要的環境保護意義。
5.有機方法種植的產量肯定比現代方法種植的產量低。在有機農業生產體係建立初期,有機作物的產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一旦建立良性的有機農業生產體係,整個有機體係的生產力一定高於常規體係的生產力。
6.有機農業投入多,成本高,收入低。有機農業所需的勞動力投入確實要比常規農業投入多,特別表現在利用農業廢棄物時的勞動力投入。由於有機生產充分利用了農業係統內的廢棄物,減輕了對環境的汙染,從而減少了社會用於治理環境汙染所花的費用,減輕了由於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和社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人們在計算有機農業和常規農業的投入時,往往忽視了這些投入的真正價值。
發展有機食品產業的意義
有機食品產業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的“雙贏載體”,發展有機食品產業對實施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可以滿足人們追求優質生活的需求。有機食品的生產是農業和食品加工的“清潔生產”,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僅允許使用天然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能確保食品安全,還可以生產出營養豐富、口味鮮美的優質食品。目前,有機食品已在大部分發達國家成為食品消費的時尚,也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得到認可。
2.可以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由於有機食品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允許施用化肥和農藥,這樣做的好處即解決了現代農業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合成物質造成的農產品汙染和耕地汙染,又防止了由此引起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問題,還控製和減輕了農村麵源汙染,保護了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河流等。
3.可以增強農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由於有機產品的生產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供給量存在著很大缺口,這種狀況還將會持續相當一段時期。因此,大力發展包括有機食品在內的有機產品產業,將有助於我國打破非關稅貿易壁壘,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4.有助於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有機食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勞動力,而且有機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比普通食品價格高出20%~50%,有的可高出一倍甚至更多。因此,發展有機食品產業可大大緩解農村勞動力普遍過剩的問題,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增加從事有機農業農民的收入。
5.有利於促進西部地區的開發和建設。在西部發展規模化的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機食品,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避免走“先汙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複”的老路,避免因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環境破壞,而對下遊的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潛在的、長遠的威脅。同時,還可以保護西部地區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基因庫,這對於我國醫藥衛生、工農業的發展及生物技術的開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