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葉必須盛裝在清潔、通風的器具中,建議使用竹匾、網眼菜籃、簍筐,可以使用幹淨的布袋,但不得使用塑料袋。在鮮葉盛裝與貯藏、運輸過程中,應注意輕放、輕壓、薄攤、勤翻等,以減少機械損傷。切忌緊壓、日曬、雨淋,避免鮮葉升溫變質,影響產品質量。
有機茶葉加工有什麼要求
加工企業應符合有機產品加工企業的標準。加工企業所在地的環境應盡量與生產園地的生態條件要求一致。有機茶加工產品包括綠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白茶等茶類的初製品和精製品,有機茶在製作過程中必須執行國家食品衛生法和食品行業加工標準。
有機茶在加工過程中隻允許使用物理方法和自然發酵,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色素、維生素等化學物質。有機茶加工應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盡量避免把木材用作茶葉加工廠的燃料。
盡量使用有機認證的花卉香料、水果(檸檬)和油料作拚料,在沒有其他替代拚料、又不能獲得頒證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自然界中的無農藥殘留的花卉香料和油料(如茉莉花和烏柏油等)。
有機茶對貯藏和運輸管理有什麼要求
有機茶除遵循一般有機產品的貯藏和運輸管理要求外,還要注意:有機茶貯藏必須保持幹燥,茶葉含水量應符合國家茶葉生產標準。倉庫內應配備去濕機或其他去濕材料。要采用通風、密封、吸潮和降溫等措施,定期檢查有機茶的含水量。用生石灰作為茶葉的防潮去濕物品時,應避免茶葉與生石灰的接觸,並定期更換。
有機食用菌生產有什麼規定
有機食用菌的生產主要包括培養基、菌種的選用,害蟲和雜菌的預防,栽培場地的選擇,水源的使用和後續處理等。
1.選擇合適的菌種,其來源要清楚,盡可能采用經認證的有機菌種。
2.有機生產來源的或未受汙染的天然來源的材料才能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禁止使用合成肥料或殺蟲劑之類的輔助劑。為防止水分散失而在袋(木)料和接種位使用的塗料必須是食用級的產品,禁止使用石油煉製的塗料、乳膠漆和油漆等。
3.有機食用菌栽培應采用預防性的管理,保持清潔衛生,並進行適當的空氣交換,去除受汙染的菌簇。在非栽培期,允許使用低濃度氯溶液對培養場地進行淋洗消毒。允許采用物理方法(誘捕和設置物理障礙,可加外激素或性誘劑,噴灑矽藻土、殺蟲皂液及認可的天然殺蟲劑)、生物方法(天敵和寄生蟲)防治害蟲。禁止使用任何合成殺蟲劑。
4.直接與常規農田毗鄰的食用菌栽培區必須設置30米左右的緩衝帶,以避免農業漂浮物的影響,在栽培場地及其周圍禁止使用任何除草劑。隻能用清潔的井水、河水及池塘水浸泡袋(木)料,在城市也可以使用自來水,禁止使用被汙染的水。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在收獲、貯存和運輸過程中產品的新鮮度和營養成分。
有機水產品生產有什麼規定
有機水產品養殖的水域從常規養殖過渡到有機養殖至少需要12個月的轉換期。
養殖場選址時,應當考慮到維持養殖場的水生生態環境和周圍水生、陸生生態係統平衡,並有助於保持所在水域的生物多樣性。養殖場應當不受汙染源和常規養殖場的不利影響,養殖場及其水源水質必須符合《漁業水質標準》。
有機水產品要按適合生物自然行為和當地條件的養殖方法進行養殖,盡量減少幹擾,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養殖動物逃離養殖場,防止養殖場內動物受到捕食者的侵害。魚類從魚苗到捕撈的全過程都必須生長在有機生產體係中,其他水生生物至少在其後2/3生命周期采用有機方式養殖。禁止對養殖對象采取任何人為的傷害措施。
水產養殖的餌料必須是經認證的有機餌料或生長在本水域的野生植物。在不得不使用常規餌料時,最多不超過總餌料的5%(以幹物質計)。
允許使用天然的礦物質添加劑、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禁止使用人糞尿和直接使用動物糞肥。允許使用細菌、真菌和酶、食品工業的副產品(如糖漿)和初級植物產品等餌料添加劑,合成的促生長劑、合成誘食劑、合成的抗氧化劑和防腐劑、合成色素、尿素等化肥、來源於相同物種的原料、經化學溶劑提取的原料、化學提純的氨基酸以及基因工程生物或產品等物質,不允許添加於餌料或以任何方式喂食生物。
養殖過程中所有的管理措施都應當旨在提高生物的抗病力,要保持水體清潔,保證餌料質量,控製投餌量。圍隔養殖的密度不能影響生物的健康,不能引起生物行為異常。允許使用生石灰、漂白粉、菜籽餅、茶籽餅和高錳酸鉀對養殖水體和底泥進行消毒,以預防水生生物疾病的發生。禁止使用抗生素、寄生蟲藥或其他合成藥品。如有必要進行藥物治療時,必須把患病生物置於池塘或水體下遊100米外的圍隔區,並采取隔離措施,被隔離的生物不能作為有機生物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