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自從《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劇烈而又深刻的變動。麵對新情況新任務,迫切要求我們黨的思想理論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隻有發展馬克思主義,才是最好的堅持馬克思主義;隻有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才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它們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理論新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時期各項工作的指導方針和中華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理論體係。
在當代中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方針。
農村開展“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學習的現實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站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高度,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曆史經驗,高屋建瓴地重新回答了當今我們黨的事業的真理性和正義性何在的問題。隻有在新的時期繼續進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使廣大人民群眾堅信黨領導的事業是真理的事業、正義的事業,才能在複雜的國際鬥爭和國內變化發展了的形勢下,帶領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著當今時代的精神,向全黨敲響了警鍾。它表明在新的曆史時期,黨的建設的難度也提高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向我們指出了黨建工作的方向,提出了立黨治黨的根本方法。我們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鞏固,根本上要靠黨自身的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這一時期農村工作的主題。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創新農村體製機製,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加大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力度,積極、穩步、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有利於加快發展農村生產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不斷登上新台階。
一﹑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若要脫離了以發展農村經濟這個中心,農村其他各項建設就缺乏堅實的物質基礎,就從根本上偏離了方向。要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堅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積極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係,全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技術水平,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傳統農業盡快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加快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壯大農村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