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家在每個鄉村都扶持成立一個新農村
建設發展公司
眾所周知,現階段困擾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匱乏,而新農村公司就是一個立足農村,以專業人才為核心,優化農村資源配置,積極研究開拓市場,實現農業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機構。同時,也是一個以人才和技術優勢扶貧濟困,力求減少和消除經濟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和諧發展的協作組織。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應該是全部麵向社會招聘的專業人才。構建高素質團隊,促進和保障農村各項事業全麵發展。
公司立足農村,鼓勵農民以資金或土地使用權等形式入股經營,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在農林牧副漁等多方麵進行合作。對土地實行集中管理集中經營,有利於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有利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於實行大麵積機械化耕作,從而降低單位成本的投入。公司以自身優勢對市場進行調研和評估,確定投資項目,提供技術保障,產品集中銷售,大力推廣訂單農業,提高經濟效益。
公司依托農村的資源優勢進行招商引資,增加農村人口就業率,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公司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鼓勵和吸引城市居民(特別是企業下崗職工)來農村進行投資和合作經營,鼓勵和吸引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來農村創業,加大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城鄉間的優勢互補。
公司設立勞動服務部門,組織安排勞動力轉移和技術培訓,跟蹤服務,保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組織農村留守人員中的閑餘勞動力成立家政等勞務組織,為其他留守人員提供幫扶服務。既能增加就業機會,又解除了其他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除此之外,公司還應帶頭成立文化中心等機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每個鄉村都能有一個這樣的公司,積極推進農村城市化園林化,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進程,勢必會成為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
三﹑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為建設和諧新農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農村教育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承擔著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的重任。億萬新型農民的培育造就,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全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農民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他們素質的高低決定新農村目標的實現與否。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培養造就千千萬萬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反之,在一個缺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地方,是難以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的培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所在。然而,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整體還偏低。據統計,在全國5億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隻占12%,全國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沒有農民素質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低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因此,如何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培養造就具有較高素養、較高技能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建設和諧新農村麵臨的重要課題。
構建和諧新農村是黨中央按照科學發展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總覽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的曆史性選擇,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中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事業,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曆史任務。我們一定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從農民利益出發,把構建和諧新農村建設成為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