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科技現狀和麵臨的形勢
從當前情況來看,農業、農村科技進步與創新有了新進展。以某市為例,具體表現為:
一﹑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發展的
貢獻越來越大
2003年,某市農業科技進步率達54%左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521億元,比2000年增長3491%;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生產率從2000年5180元/人增加到2003年9248元/人,3年增長7853%。
二﹑農業科研開發活動日趨活躍
2001~2003年,該市共列入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分別為53項、68項和80項,3年增長5094%,其中農業與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分別為20項、34項和33項,3年增長65%。蜜蜂、白鵝、白菇、獼猴桃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通過實施科技計劃項目,提高了科技含量,延長了產業鏈,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地方特色產業。
三﹑主要農產品科技含量普遍提高
目前,該市已有省級以上優質農產品22個,其中江山白鵝、江山白菇、江山綠牡丹茶、江山牌皇漿錠等9個農產品被認定為全國名牌農產品。2003年,該市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覆蓋率達80%以上,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5%以上。糧食生產方麵,水稻優良品種率達90%以上;全市旱育秧麵積2126萬畝,占水稻麵積3611萬畝的5888%;旱育秧早稻雙膜覆蓋率達95%以上。畜牧業通過不斷引進、改良,形成了以“杜、長、大”或“杜、大、長”為主的外三元品種組合,全市母豬良種覆蓋率達75%以上。公豬良種覆蓋率達100%。蜜蜂產業方麵,江山健康種蜂場有限公司與中國蜜蜂研究所、浙大動物科學學院等合作積極培育優質高產蜂種和高產蜂膠蜂種。
四﹑農副產品加工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目前,該市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90多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特色農業龍頭企業40家(省級3家、市級18家)。
農業科技革命的目標和必要性
一、製定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目標
開展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大措施。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應主要建立在科技的基礎之上。科技力量的削弱,科技基礎的削弱,實質上意味著農業發展動力的削弱。因此,進行一次新的農業科技革命,首先要作為鞏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一件大事,其意義和重要性不可低估。但是,我們必須明確,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目標不能僅僅定位在加快農業科技發展這一點上。這個目標至少應包括兩個方麵,持續而有效地大幅度提高農業產業的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並使農業科學技術的水平和能力相應提高。值得強調的是,新的農業科技革命要以促進農業的產業革命為主導目標,不確定和確立這一主導目標,農業科技革命的意義和重要性就會大打折扣。也隻有在這一主導目標的統帥下,才能使農業科技有一個大的發展。曆史的經驗也證明,任何一次技術突破基本上都是以促進了產業革命的形成而成為技術革命的,反過來,由於產業革命又使這項技術及相應的科學得到較快的發展。
因此,進行一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必須有利於有效地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人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必須有利於解決當前和今後我國農業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這一點千萬不能動搖。
繼續深化農業、農村科技體製改革。改革、完善農業科技成果獎勵製度,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培育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技推廣組織機構,增強農技推廣主體的實力和創新服務的能力,引導和鼓勵農業企業、民營科研開發機構、中介機構、協會組織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凡是麵向市場的農技推廣服務項目,應實行市場化運作,開展有償服務。完善市、鄉鎮、村三級農業科技110信息服務網絡。
二﹑全麵啟動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重要性
1.適應世界農業科技革命的需要。由於以育種技術和農業化學技術為主導的農業技術革命的帶動,到20世紀中葉,農業得到高速的發展。相應地,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導致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新材料、航空與航天、自動控製等現代技術的興起,使農業麵臨啟動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並將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導。這次新的農業技術革命將導致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再次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