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領導,推動發展。
加強領導,推動發展,就要明確各級各部門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職責和義務。①要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配好村級班子,尤其要選好班長。同時要切實加強對村兩委成員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政策素質、管理水平,使其切實肩負起帶領群眾振興農村集體經濟、盡快實現共同富裕的曆史重任。②要規範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形式。要按照“民辦、民管、民收益”原則組成農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組織,並依法依規、遵循經濟規律建立完善規範高效的治理結構,包括管理機製、監督約束機製、積累與發展機製以及風險保障機製等,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2)因地製宜,協調發展。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很重要一環是找準發展路子,選準突破口。農村發展集體經濟必須因地因村製宜,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顧及當地農民的生產習慣,又要有利於資源的充分開發,體現本地特色,體現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不搞千篇一律,做到宜種植則種植,宜養殖則養殖,宜牧則牧,量力而行,也可以發展第三產業,還可以采取以強帶弱、村村聯合、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積極探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多種有效實現途徑。
(3)產業模式,加快發展。
產業是農村集體經濟的支撐點。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訂單農業為切入點,以“龍頭企業+基地(或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為聯結形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不斷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逐步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化運作格局,改變農民千家萬戶走市場的分散的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要加快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步伐,逐步建立具有領先水平的農業科技創新體係,高效率、高效益地轉化科技成果,把農業由弱質、低利產業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強質產業。
(4)政策到位,扶持發展。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和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按照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在項目引進、工商注冊、財稅優惠、信貸資金、農業保險、檢驗檢疫和質量、技術認證等方麵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同時,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的生產條件,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植集體經濟的發展後勁。
(5)強化管理,維護發展。
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工作薄弱,是製約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村級集體經濟管得好就會積少成多,由弱變強;管不好,再強的集體經濟也會垮下來。因而要把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和杜絕各種侵蝕和流失,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放在重要位置來抓。①強化民主監督。要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實行民主理財,村務公開,堵塞村級財務管理漏洞。②加強審計監督。原則上,每年都應對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情況特別是賬目進行一次全麵審計,還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不定期的專項審計。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在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基礎上,對集體資產的占有、經營及日常管理等製定明確的管理製度,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④轉變經營機製。要創新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製度,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與程序分離其所有權和經營權,發揮集體資產最佳效益。
(6)結合黨建,共同發展。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村貫徹落實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與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維護黨的形象,建設和諧富裕農村的重要舉措,組織和號召共產黨員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貢獻聰明才智,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要把加強農村黨員隊伍思想作風建設融入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全過程,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