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田中內閣與中日關係正常化(3)(2 / 3)

大平外相從國際政治結構的視角深入思考日本與美國、中國的關係,將中日複交視為擺脫對美依存外交的試金石,認為在“中美接近”的背景下,需以日美安保條約和中日邦交正常化這兩根支柱,維持亞洲地區的和平。收入《大平正芳回憶錄資料篇》。這與田中首相以日美中“等腰三角形”的國際結構維護地區和平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

若月秀和:《“全方位外交”的時代——冷戰變容期的日本與亞洲1971—1980年》,日本經濟新聞社,2006年版,第43頁。

大平正芳:《和平國家的行動原則》(1972年5月8日的講演),第1頁。

2.複交談判的國際準備

田中內閣成立之際,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已成為日本社會輿論的熱潮,但是大平外相對此持有理性的思考,認為還不能馬上得出明確的結論,提出應慎重處理。其理由有三點:一是對中方的意圖沒有充分的把握;二是雖然國內各界及在野黨關於實現中日複交的認識已經非常明朗,但自民黨內的大多數持慎重論,還沒有確定如何統一意見;三是雖然尼克鬆總統訪華,但還沒有與中國建交,還不明確美國對中日複交問題的反應。因此,田中內閣充分利用在野黨的“補充外交”(見第三節),掌握了中方關於複交談判的基本問題,由此切實地明確了實現中日複交的決定。在此基礎上,田中內閣開始展開全方位的準備,對內調整自民黨內和外務省內的意見,對外與美國展開首腦會談,取得美國的理解,並派遣特使訪台,安撫台灣。

大平正芳回憶錄刊行會編著:《大平正芳回憶錄》,[日]鹿島出版社,1983年版,第323頁。

(1)日美首腦會談

中日關係涉及日美關係,田中內閣在中日複交問題上需征求美國的意見,爭取得到美國的理解。

1972年7月24日,日本向美國提出舉行日美首腦會談的要求。8月31日,田中首相在大平外相的陪同下飛往夏威夷,與尼克鬆總統和羅傑斯國務卿會談。日方為縮小貿易不均衡的問題,同意對美實行7億1千萬美元的緊急進口,美方則對日本先於自己同中國建交沒有持不同意見,但提出堅持《日美安保條約》的方針,中國不能要求改變日美安保體製。尼克鬆總統要求日本方麵在中日複交問題上采取慎重的行動,不能使日美兩國陷入對立的狀態。田中首相回應說:從國內的狀況看,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已是大勢所趨,從亞洲的穩定而言,中日邦交正常化“與美國的利益是相符的”,“根本不會考慮以不利於日美關係的形勢實現與中國的複交”。大平外相也強調“北京之行,並非立刻就去,而是必須經曆夏威夷之行之後”,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是在美國了解日方意圖的基礎上,不損害支撐“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保條約》的“日本戰後經營的基軸”。《大平正芳回憶錄傳記編》,第328頁。簡言之,通過日美首腦會談,雙方再次確認保持同盟關係,美國對日提供核保護,日本向美國保證中日邦交正常化不能妨礙駐日美軍對基地的使用。可見,對日本而言,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確保日美同盟關係的前提下進行的。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August 31, 1972, 1:00 p.m. National Archiv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 Security Council Files, Henry A. Kissinger Office Files, VIP Visit Tanaka Visit 31 August.1 September (1 of 4) Box 926, pp.910.

轉引自若月秀和:《“全方位外交”的時代——冷戰變容期的日本與亞洲1971—1980年》,日本經濟新聞社,2006年版,第45頁。

對於這次日美首腦會談,中方沒有做出特別的反應,從而打消了日方的顧慮,等於日本“拿到了田中首相訪華的單程機票”。

柳田邦男:《日本是否在燃燒》,[日]講談社,1983年版,第290—291頁。

(2)椎名特使訪台

台灣問題,是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症結所在。田中內閣成立之時,大平就提出完成中日關係正常化,“日台條約”就不能繼續存在了。田中首相也明確提出“沒有哪個國家與中國建交的同時還與台灣保持原來的關係,日本也不例外。”8月22日,田中首相委任椎名悅三郎為日本政府赴台特使。田中首相之所以選擇椎名為特使,是因為椎名是自民黨內“日台派”的重要人物,在台灣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椎名做特使,可在日台之間起到一些“緩衝”作用。椎名本人雖不情願,但還是接受了作為特使訪台的使命,這也恰恰說明了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終止“日台條約”已是大勢所趨,成為自民黨內“日台派”難以推翻的基本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