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醫療衛生(1)(1 / 2)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管理機構

瑞金市衛生局 1986年,縣衛生局內設人事秘書、醫政藥政、計劃財務等3股。 1994年,內設各股改為科。2000年,市衛生局設人事秘書科、醫政藥政科、衛生監督科、計劃財務科,兼管市公費醫療管理辦公室。設行政編製11人。主 要負責貫徹衛生法規,製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計劃;開展衛生法規和健康宣傳教育;實施對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行政管理。

瑞金市愛國 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 屬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愛國衛生運動的工作部門。1986年,縣愛衛辦與縣衛生局合署辦公。1988年下半年從衛生局析出,與“五講 四美三熱愛”辦公室合署辦公。1989年夏,與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委員會辦公室合署辦公。1994年,為瑞金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內設職能科。2000 年,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歸口市衛生局,設編6人。

市屬醫療衛生機構

瑞金市衛生防疫站 集疾病預防控製、 衛生監測監督、衛生防疫教學科研、市民健康教育於一體,歸口衛生局,屬副局級事業單位。1998年5月,在全省縣(市)級率先成立“牙病預防醫學中心”。 2000年4月,在贛南縣級首先設立“艾滋病抗體初篩實驗室”。全站職工4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3人。內設辦公室、疾病控製科、衛生監測監督科、質量 控製科、健康教育科、檢驗科、預防接種門診部、醫療門診部。

瑞金市人民醫院 前身瑞金縣衛生院,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 1997年1月13日被國家衛生部命名為“二級甲等”醫院。1998年元月3日,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建立結對幫扶關係。2000年11月升格 為正局級事業機構,開設病床210張,在職職工307人。其中,醫療技術人員247人。內設醫務科、質控科、護理部、防保科、信息科等職能科室和門診部、 急診科、內一科、中西醫結合科、傳染科、外一科、外二科、五官科、小兒科、中醫科、麻醉手術科、口腔科等臨床科室以及藥劑科、放射科、檢驗科、功能科、供 應室等醫技科室,有10個護理單元。固定資產從1986年的149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840萬元。

瑞金市中醫院 前身城關鎮中醫 院,後轉為縣辦集體醫療單位,1986年5月,由集體所有製轉為全民所有製。1991年成立瑞金縣骨傷醫院,合二為一。1997年1月17日,市中醫院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命名為“二級甲等醫院”。2000年11月,升格為正局級事業單位,開設病床100張。下設骨傷科、外科、內科、急診科、婦產科、兒科、 五官科、口腔科、燒傷專科、肛腸科、針炙理療科等臨床科室和藥劑科、檢驗科、放射科、功能檢查科、消毒供應室等輔助科室。固定資產488萬元。骨傷、燒傷 專科久負盛名。

瑞金市婦幼保健院 前身瑞金縣婦幼保健所,已建成瑞金市婦女兒童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指導中心。1985~1989年, 實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二周期婦幼衛生示範合作項目。1986年5月,開設婦產科住院部,設病床35張。同年,人民醫院婦產科住院部歸並市婦幼保健院。 1994年9月,國家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愛嬰醫院”,成為省內同級醫院中首家獲此殊榮的單位。1995年,被國家衛生部、國 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部授予全國衛生係統先進單位。同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婦幼衛生先進單位。1998年,通過贛州地區“一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初評。 醫院開設保健部、住院部、產房、手術室等,固定資產271萬元。

瑞金市結核病防治所 原屬衛生局防癆組,1986年,組建成結核病防治所,屬結核病專業防治機構,開展結核病防治業務,推行肺結核病不住院全程督導化療新模式,取得初步經驗,產生良好效果。2000年,有專業醫護人員6人。

瑞金市皮膚病防治所 原屬麻風病防治所,從事麻風病隔離治療業務。境內麻風病人逐年減少,皮防所於1990年4月從萬田鄉東坑村遷址城內綿水路,開設門診部,從事皮膚病、麻風病防治業務。2000年,有醫護人員8人。

瑞金市藥品檢驗所 址設市人民醫院院內。2000年,有職工9人,其中技術人員7人,內設辦公室、行政後勤科、業務技術科,下轄生化監測室、中藥室、化學室,擁有檢測設備37台(件),固定資產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