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附錄(7)(1 / 3)

嚴格控製領導職數和內設機構。市直各部門領導職數按省委贛發[1995]4號和地委、行署贛地發[1995]30號文件規定配備,即一般配正職1名,副職1~2名。市直各部門要在定職能的基礎上精簡和調整內設機構,內設機構在設置上要綜合一些,一般不設專業股室。

三、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

事業單位的改革要以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從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客觀實際出發,按照建立市場經濟體製、建 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和事業單位整個管理體製改革的需要及事業單位各類人才成長規律的需要,達到有利於人才資源的開發管理、有利於增強事業單位活 力、有利於減輕財政負擔、有利於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目的為要求,遵循黨管幹部、政事分開的原則,分類管理、配套改革的原則,公開、平等、競爭、 擇優的原則,脫鉤、分類、放權、搞活的原則,按照確立科學化的總體布局,堅持社會化的發展方向,推行多樣化的分類管理,實行製度化的總量控製的大體思路, 根據事業單位的自身特點和不同類型製定相應的改革措施和管理辦法。事業單位的改革待黨政機構改革完成後進行。

四、實施市直機構改革的幾點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機構改革的順利進行。

首先,各部門、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同誌一定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機構改革作為近期一項主要工作擺到當前議事日程上來。二是要加強管理、嚴明紀律,在機 構改革未完成以前,必須嚴格執行地委、行署贛地函[1995]38號《關於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凍結的通知》精神,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凍結;同時, 要嚴格財經紀律,不得借“機”分錢、分物,用公費到處旅遊。三是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政等有關部門,要緊密配合機構改革,提出相應配套措施和意見, 確保機構改革有領導、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四是各部門、各單位要注意做好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恪盡職守,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和勞動紀律,保證日常 工作運轉,維護正常的工作秩序。

2、拓寬從業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員

人員分流是機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妥 善 安置機關富餘人員是關係到這次機構改革能否既達到精兵簡政、轉變職能的目的,又有利於調動分流人員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和作用的關鍵。按照中共中央 中發[1993]7號文件和中辦發[1993]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對人員分流采取如下措施和辦法:(1)按照轉變職能的要求,將有關專業經濟部 門成建製地轉為事業單位或經濟實體;(2)積極鼓勵部分專業人員歸隊或創辦生產型、服務型實業;(3)機關和事業單位在編製內需要補充工作人員時,應優先 安排機關富餘人員;(4)鼓勵機關幹部,走出機關,創辦實體;(5)從機關選派一部分優秀幹部到基層或企事業單位任職鍛煉; (6)堅決清退機關的各種臨 時工和借用人員;(7)嚴格執行離退體製度,對已到離退休年齡的,應按規定辦理離退休手續,對一些接近離退休年齡,本人自願經組織批準,可以提前1~5年 辦理離退休手續,也可以實行提前退崗,等達到離退休年齡後·再辦理離退休手續;(8)結合公務員製度的推行,有計劃組織部分人員脫產培訓和輪訓。

3、切實理順部門關係,努力做好“三定”工作

“三定”工作是指定職能、定內設機構、定人員編製,這是實施機構改革方案的中心內容。各部門、各單位在擬定本單位的“三定”方案時,可以參照上級業務對 口部門“三定”方案的內容,結合本部門的曆史和現狀提出初步方案,報市編委辦公室進行審核,在意見基本一致的基礎上,征得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同意後,以 正式文件(一式八份)送市編委辦公室,由市編委辦室報市委、市政府審批。

根據中發[1993]7號文件的要求,要把機構改革與人事製度改革結合起來,配套進行。各部門“三定”方案批準實施後,按統一部署推行公務員製度。

4、認真清理非常設機構

按照黨的十四大關於大幅度裁減非常設機構的要求,各黨政群機關要對現有的非常設機構進行認真的清理和調整,並報市編委辦公室,然後由市編委辦公室會同市 委辦、市政府辦對非常設機構提出保留或撤銷的具體方案,報市委、市政府批準。今後,除省地有文件規定根據需要非設不可的機構,按規定經批準設置外,原則上 不再增設新的議事協調機構或臨時機構,以充分發揮現有常設機構的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