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民間服飾藝術的流變性(1 / 1)

風俗是隨著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的風俗隨著社會的風雲變幻可能會被保留下來,有的風俗可能就消亡了。民間服飾藝術也是如此,隨著整個社會風俗的不斷變化,服飾藝術也隨之變化。舊時的“裹腳”延續了幾千年,把這種醜陋的惡習被當作“金蓮”來欣賞,婦女們所穿的小腳“弓鞋”常是刺繡精美服飾品。辛亥革命以後很多風俗都在改變,纏足這種陋習當然也受到了衝擊,但是這種醜陋的風俗其消亡過程相當長,20世紀80年代在偏遠的山區仍然能看到裹著小腳的老太太。又如民間服飾藝術的裝飾,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服飾裝飾的流變由簡到繁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在民間服飾由繁雜到簡潔也要經過一個相當的曆史時期。民間服飾藝術流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旗袍從繁瑣的裝飾到簡潔的裝飾,從近代旗袍演變成現代旗袍也經過了幾十年的變化過程。

民間服飾從簡到繁的過程,也是民間手工藝發展的過程。刺繡、挑花、藍印花布、蠟染、編織等工藝方法,也是從簡單的手法到繁複的工藝;從單純的顏色,到豐富多彩;從簡便的工具和材料,到科學先進的工具和材料。民間服飾在傳承和流通過程中,經過無數民間藝術家的再創造,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地更新換代。民間服飾從繁雜到簡潔的過程,是生產方式發展的結果。紡織的機械化、服飾材料的革新、生產關係的變更,使得民間服飾的生產更先進了,產品的數量、質量也在大幅度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經濟狀況有所好轉;又吸收了西方的某些長處,因而簡練成為人們普遍的要求。現代民間服飾的傳統裝飾也是從繁複或簡潔,逐步過渡到“繁簡共容”,使民間服飾既是繼承了傳統,又不失現代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