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民間服飾藝術的社會性和曆史性(1 / 1)

民間服飾藝術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哪一個人能創造出來的。而是服飾群體約定成俗,達成了共識,共同遵照執行的風俗習慣。如果說是某個人的創造、發起、倡導、設計的服飾,也必須經過服飾群體的共識。如孫中山倡導的中山服,經過了很多專家設計、製作,在革命的洪流中逐漸被人認識,才慢慢地推廣開來。民間服飾作為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一部分,必須遵循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發展的軌跡,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

民間服飾的社會性,是由於社會群體的民間服飾意識而形成的。“社會群體是人們通過一定的社會關係結合起來進行共同活動的集體。”什麼是社會群體?所謂社會群體是人們用社會關係結合起來的集體。民間服飾隨著社會群體的存在而發展,人們不間斷地進行交往,在穿衣打扮上達成了共識,這就形成了服飾群體。某個服飾群體,不僅群體中的每個人能意識到共同的服飾審美觀念,這個服飾群體以外的人也能意識到這個群體的穿衣習俗。如傣族的服飾是傣族人共同的意識,每個傣族人都能意識到傣族的服飾審美觀念。其他民族也能意識到傣族的服飾群體,看到穿傣族服飾的人,大致可以確定“這是傣族人”。這樣的穿著打扮是維吾爾人,那樣的穿著打扮是蒙族人等。民間服飾的社會性,是民間服飾形成、改革、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