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由於曆史、經濟、文化、地理、語言等條件,形成了不同的穿衣風格。少數民族一般的生活在邊遠山區,有的地方交通不便,這是促進本民族服飾藝術發展的重要條件。服飾色彩要適應一個民族的所居住的環境,例如西藏的環境是高寒地區,高山、白雪、藍天,他們需要鮮豔的色彩,於是就形成了藏袍的特殊風格。蒙古族的牧民生活在草原,他們的勞動方式,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服飾要適應騎馬放牧的要求。宗教也對服飾的民族性有所影響,回族的服飾與回教的信仰有一定的關係。漢族的民間服飾,雖然吸收了眾多民族服飾的影響,但從古到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每個人都是長期生活在一個民族之中,所以人的個性都具有本民族的共性,這就是民族性。服飾穿戴也隨著本民族的共有特性,製約著本民族的每一個人。反過來個人對本民族服飾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各民族的交往日益增多,生產快速發展,互相影響。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技能的不斷提高,在服飾穿戴上趨向於方便、現代化的要求,於是吸收了其他民族比較先進的服飾。但是在吸收其他民族服飾的時候,仍然保留著本民族的特色,或是經過再創造以後,成為本民族新的服飾。其實旗袍就是由漢族吸收以後,進行了再創造,而成為體現中國女性服裝特色的民間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