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傳世故事(3 / 3)

武定五年(547)正月初一,天空日蝕,高歡說:“日蝕是因為我而出現的吧?我死也無憾了。”幾天後去世於晉陽。後來高澄果然遵其父之囑,重用慕容紹宗,命他為東南道行台,加開府之銜,改封燕國公。慕容紹宗與大都督高嶽在寒山擒獲了南朝梁政權的貞陽侯蕭明,然後回軍到南北交爭的渦陽(今安徽蒙城)討伐侯景。那時侯景軍勢最盛,開始聽說高澄派韓軌領軍前來,輕蔑地說:“隻不過是個吮豬腸的小子罷了。”又聽說高嶽領軍而來,說:“兵馬精良而將帥凡庸而已。”東魏的各路將帥他都沒放在心裏。後聽說慕容紹宗來了,他連連叩著馬鞍說:“誰教鮮卑小兒派紹宗來的?這樣的話,莫非高王(高歡)沒死嗎?”後在與侯景交戰時,各路將軍都頻頻敗退,沒有人敢為先鋒,而慕容紹宗則揮兵直驅而進,諸將才跟隨其後,終獲大捷。侯景軍潰敗,隻帶八百人馬南渡淮河,投奔南朝梁政權,後來又在南方發動兵變,攻下都城建康(今南京),史稱“侯景之亂”。

(《北史·齊本紀》等)

第四節 刺舌為訓

賀若敦,河南洛陽人。父親賀若統是西魏著名將領,官至散騎常侍。賀若敦從小就跟從父親,十七歲時,便顯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時常為父親出謀劃策。他又衝鋒陷陣,親手殺敵七八人。年紀再長,更英勇善戰,能手挽三石弓,箭不虛發。北周時,官至驃騎大將軍,封爵為公。賀若敦不僅有軍事才能,而且很有智謀。後來,因為多次立功卻未得封賞,賀若敦便口出怨言,憤憤不平。晉王宇文護得知此情後,大為惱怒,逼令他自殺。臨死之前,賀若敦十分懊悔,便把自己的兒子賀若弼叫到跟前,對他說:“我一直想要平定江南,看來這個願望是無法實現了。你應當繼承我的事業,完成我的遺願。如今,我因為這舌頭多事,所以招來殺身之禍,希望你千萬要吸取這血的教訓。”說完,他叫賀若弼伸出舌頭,突然用尖利的錐子刺之,直至出血。賀若敦以此告誡兒子慎言,以免惹來災禍。

賀若弼跟他父親一樣,從小就胸有大誌,並且弓馬嫻熟,驍勇無比。他又知書通文,因而很有名氣。賀若弼任壽州刺史時,輔佐韋孝寬攻打南陳,連拔數十城,他獻計獻策,立有很大功勞。楊堅任北周的丞相,賀若弼向楊堅獻奪取陳朝的十策,深得楊堅讚賞,楊堅還特意賜給他一部寶刀。開皇九年(589),隋兵大舉伐陳,賀若弼任行軍總管,在南京蔣山(即紫金山)大敗陳軍主力,使陳朝從此失去了抵抗能力。賀若弼因滅陳朝時建有奇勳,被封為上柱國,進爵宋國公,官至右武侯大將軍。

不幸的是,這樣一位開國功臣,最後卻遇上了荒淫無道的隋煬帝。隋大業三年(607),賀若弼跟從隋煬帝北巡。走到陝西榆林時,隋煬帝命令製作可容數千人的大帳,以會見和招待突厥可汗。賀若弼認為隋煬帝這樣做過於奢侈了,與高熲等私下裏議論此事。不想為人所告發,隋煬帝大怒,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處死了賀若弼。

賀若敦因舌頭惹禍,臨死以錐刺其子賀若弼的舌頭,希望兒子能夠從中吸取深刻教訓。未料到多年以後,賀若弼全然忘記了這血的教訓,仍因為舌頭而惹了禍,以至殺身,父子兩人居然是同樣的下場。隋煬帝遠比當年的宇文護殘酷,僅僅為了幾句議論,他不僅殺了賀若弼,還將其妻子賣為官奴。其兒子賀懷亮此時已經出仕,也一起被誅殺,而且賀若弼的弟弟賀若誼也被株連罷了官。甚至連賀若弼的奴仆之類,隋煬帝也沒有放過,將他們全都發配到邊地充軍。但是,賀若弼的口舌之禍並非為私,這一點與他的父親有本質的不同。盡管如此,賀若弼仍然被誅身死,這不能不歸罪於封建時代的專製製度和隋煬帝本人的獨裁昏庸,賀若弼倒確實是並沒有什麼不對。

(《北史·賀若敦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