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隋文帝賑災
隋開皇三年(583),朝廷在議事中談到京師的糧倉空虛,萬一降水旱之災將會措手不及。因而隋文帝詔命在蒲、陝、虢、熊、伊、洛、鄭、懷、邵、衛、汴、許、汝等水邊的十三州募集運米的丁壯;還在衛州設置黎陽倉,在洛州設置河陽倉,在陝州設置常平倉,令丁壯轉相輸進糧食。這樣,可以把關東及汾、晉一帶的糧食利用水路運到京師附近,滿足不時之需。後來因為渭水泥沙過多,過往糧船往往擱淺,船工苦不堪言,所以文帝又命宇文愷率領民工,開鑿了一道長達三百餘裏的廣通渠。渠自大興城起,東至潼關,不僅使運糧的水路得以暢通,而且有利於各州水旱之地開倉賑糧。
但是,天下州縣發生災荒的地方太多,官倉仍難以滿足救災的需求。度支尚書長孫平便上書雲:“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命,勸農重糧,是先王的製度。古時耕耘三年,要把一年的收獲積存起來,栽作九年,必有三年收獲的儲備,因此即使遇水災旱災,而百姓麵無菜色,這都是由於訓導有方,先行儲備的緣故。去年大旱,關內缺食少糧,陛下運來山東的糧食,設置常平倉之官,開倉賑災,普救饑民,這是無與倫比的大恩大德。不過,治國之道應作長遠打算,請陛下勒令各州剌史、縣令全力勸導百姓儲備糧食。”文帝頗以為然,就采納了他的建議,在各地設立了義倉。
所謂“義倉”,就是地方公共儲糧備荒的糧倉,如果設在鄉社,就叫“社倉”。具體做法是每年秋季各家百姓拿出一石以下的粟麥,集中儲存起來,並且自行經營管理,如逢凶年,便開倉發放。至於每家拿出多少,要看貧富程度之別。各州各縣由此而有了自己的糧食儲備,也減輕了朝廷的負擔。其後關中地區連年大旱,青、兗、許、曹、亳、陳、仁、譙、豫、鄭、洛、伊、潁、邳等州又鬧水災,百姓饑饉,哀鴻遍野,文帝便命蘇威等人分道開倉賑災,社倉對救濟當地災民起到了一定作用。
開皇十五年(595),貯糧民間的義倉大都出現了費損現象,文帝於是下詔道:“設置義倉本來是為防備水旱之災,但庶民百姓不作長遠打算,輕率地損壞了義倉,使存糧乏絕。北部諸州與其他地方不同,雲、夏、長、靈、鹽、蘭、豐、鄯、涼、甘、瓜等州義倉的雜糧,均要納歸本州。如有旱災缺糧之人,可先供應雜糧及陳米。”第二年,又詔命秦、疊、成、康、武、文、芳、宕、旭、洮、岷、渭、紀、河、廓、豳、隴、涇、寧、原、敷、丹、延、綏、銀、扶等州社倉,均設置於本縣,社倉比照上中下三等稅收糧,上等人家交糧不超過一石,中等人家不超過七鬥,下等人家不超過四鬥。其後山東連年陰雨,諸州均遇水災。開皇十八年,文帝派人率水工前往治理,疏川導滯,對於斷糧絕食的人家,開倉賑救,前後用去五百餘萬石穀。同時免去該地的租稅,此後其地連續幾年獲得了好收成。
(《隋書·食貨誌》、《隋書·長孫平傳》)
第二節 隋煬帝利用越國公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為人素懷大誌,不拘小節,好學不倦,文武雙全。隋文帝為周丞相時,對他特別器重,他也主動巴結文帝,所以屢屢委以重任。待文帝即位後,受官上柱國、禦史大夫。以後又因屢次率兵征戰,立下汗馬功勞,官至上柱國、越國公、尚書右仆射等。那時,楊素特受貴寵,權傾朝野,從叔親弟都官居要職,就連他幾個沒有尺寸之功的兒子也都位至柱國,官拜刺史。他家中的臣仆有數千人,後院裏身著綾羅的妓妾成群;高第大宅,好似宮禁,豪華奢侈,令人歎為觀止。
時為晉王的楊廣處心積慮地想謀取皇太子的位置。他見楊素深得父親文帝的信任,便卑身相交,曲意奉承。楊素見楊廣內受皇後的支持,就千方百計在文帝麵前說太子楊勇的壞話,致使楊勇始受疏遠終至被廢,楊廣則稱心如意地從兄長手中篡奪了皇太子一位。楊廣初登太子位時,又害怕四弟蜀王楊秀擁兵生變,暗中唆使楊素羅織罪名,構陷楊秀,使楊秀被廢為庶人。
隋煬帝楊廣剛一即位,他五弟漢王楊諒便舉兵扯起了反叛的旗幟。煬帝連忙派遣楊素率領五千輕騎,奇襲蒲州,楊諒的守將王聃子舉城投降。接著煬帝又任楊素為並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率數萬兵眾征伐楊諒。楊諒派遣大將趙子開拒守高壁,十餘萬兵馬布下五十裏戰陣。楊素則讓諸將兵臨陣前,而自己帶領奇兵潛入霍山,順著懸崖深穀,神不知鬼不覺地直赴趙子開的營寨,一仗便把趙子開打得落花流水。楊諒兵馬接連敗北,最後隻好向楊素投降。煬帝聞訊大喜,立即派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拿著他親筆寫下的詔書前往軍中慰勞楊素。詔書極盡頌揚之能事,稱“昔周勃、霍光,何以加也”,說“公乃建累世之元勳,執心之確誌。古人有言曰:‘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公得之矣。乃銘之常鼎,豈止書勳竹帛哉”!楊素班師回朝後,煬帝又大加賞賜,財物甲第,數不勝數,並且先後授以尚書令、太子太師、司徒等要職。
煬帝表麵上極其倚重楊素,但內心對他卻特別猜忌,尤其是討平漢王楊諒後,對他“外示殊禮,內情甚薄”。太史預言隋地將有大喪,煬帝便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與隋屬同一分野,如果上天真降大喪,正好讓楊素去頂杠。楊素臥病時,煬帝常叫名醫去給他看病,但暗地裏卻詢問醫生病情,惟恐楊素不死。當然,隋煬帝為人“內懷險躁,外示凝簡”,他對楊素的猜忌絲毫沒有形於顏色,在陰忌陽禮的策略下,他充分地利用了楊素這個“先朝功臣”的存在價值。
(《隋書·楊素列傳》、《隋書·煬帝紀》)
第三節 兄弟之爭假手他人
隋文帝楊堅有五個兒子,以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最有出息。楊勇,字罷(xiàn)地伐。其父在北周輔政時,他被立為世子,拜為大將軍。開皇元年(581),楊堅登基做了皇帝,楊勇被立為皇太子,楊廣被封為晉王。
楊勇非常好學,性情寬仁和厚,直率熱情。當太子後,輔助父親參與政事,處理得當,深得楊堅喜歡。然而,因為他喜好奢侈,越禮接受百官朝賀和寵幸姬妾等事情,楊堅慢慢對他產生了猜疑和戒心,開始疏遠他。而且他母親孤獨皇後也對他心懷不滿,把寵愛之心轉向次子楊廣。
晉王楊廣字阿,容貌俊美,舉止優雅,性情機敏深沉,善於謀劃。他非常嫉妒他哥哥的皇太子位,一心想把太子位奪過來。
為了樹立自己謙虛、儉樸的好形象,他很會偽裝。他也有很多妃子,但隻和蕭妃子住在一起;房子裏的陳設都很簡單,甚至隻用年老醜陋的人服侍他的起居;他又極力結交朝中大臣,每當有人拜訪他,他不論官職大小,總是和蕭妃一起到大門口迎接,為來人擺盛宴、送厚禮。楊堅知道這些事情後,非常高興,心中已動了廢立太子的念頭。
但是楊廣知道,光憑這個好形象不行,必須要朝裏的重臣出來說話才行。
於是他開始四處活動。他向安州總管請教計策。宇文述說:“能使皇帝改變主意的人隻有楊素,能與楊素商量事情的人隻有他弟弟楊約,我很了解楊約。”他自告奮勇去找楊約。於是宇文述帶了許多楊廣的珍寶,送給楊約,並勸說:“你們兄弟在朝中功名蓋世,威望很高。可是結怨太多啊!尤其是太子楊勇很恨你們。現在皇上想立晉王為太子,你要是能幫忙的話,晉王一定會感激你的,你的地位將來才更穩固。”楊約把這話告訴了哥哥楊素,楊素認為對,後來楊約又建議:“現在皇後的建議,皇上盡皆采納,應當盡早結交依靠皇後,這樣才能保住榮華富貴!”
幾天之後,楊素進宮見孤獨皇後,婉轉地說:“晉王楊廣孝悌恭儉,像他父親一樣。”用這話來揣摩皇後的心態。其實皇後早就不喜歡楊勇了,也想立楊廣為太子,她說:“你的話很對,我兒子阿孝敬友愛,比罷地伐要好得多。”楊素趁機添油加醋說楊勇蠻橫不成器。皇後明白他的意思,讓他輔助皇帝進行廢立太子之事。
楊勇知道後,非常焦慮,但沒什麼好辦法。他在府後建造了平民村,身穿布衣,希望以此來擋住讒言。楊堅派楊素觀察楊勇的行為,楊素卻謊報:“楊勇懷恨在心,恐怕要發生變故,希望陛下防備。”楊堅聽了他的報告,對楊勇更加猜忌了。孤獨皇後也暗中派人羅織楊勇罪名,向楊堅進讒言,形勢對楊勇日益不利。
楊廣知道自己已處於很有利的位置,但他還怕不保險,又私下派人以重金賄賂楊勇的親信姬威,讓他暗中觀察太子的動靜,隨時密報楊素。於是朝廷內外到處是對太子的議論誹謗。
楊素卻公開詆毀楊勇,宣揚楊勇的過失。同時姬威也出來向皇帝說楊勇非常驕橫,大量營造宮殿,又命令女巫占卜吉凶,說“皇帝的忌期在開皇十八年,這個期限快到了”等等誣陷之詞。楊素還找出東宮的珍奇服玩器具陳列在宮廷裏,作為太子的罪證。
終於楊堅忍無可忍,下定決心要改立太子。開皇二十年(600),楊堅下詔廢楊勇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四年後,楊廣登基,是為隋煬帝。
(《隋書·文帝四子傳》等)
第四節 王世充坐收漁利
隋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其中勢力最強大的是李密的瓦崗軍。大業十二年(616),瓦崗軍在河南滎陽大破隋朝張須陀的軍隊,攻占重要糧倉興洛倉(河南鞏縣),放糧濟民,深得百姓擁戴。並修築洛口城作為據點,與洛陽的隋將王世充對峙。
王世充出身軍旅,深曉兵機武略。隻是由於兵少,多次討伐李密軍隊都慘遭失敗,心中十分憂慮。當時宇文化及在江都(江蘇江都)弑殺隋煬帝,自封大丞相,擁立秦孝王楊俊的兒子浩為帝,率領十餘萬中原將士北上,返回京師,直通洛陽。在洛陽的趙王侗及王世充等人十分驚慌,宇文化及聲勢浩大,他們無法抵擋。
於是王世充、元文都等向主帥越王侗建議:“先赦免李密的罪過,讓他戴罪立功,剿滅宇文化及,另他們自相殘殺,我們可以保存實力,從中獲利。如果天幸宇文氏滅亡,李密的兵力也被削弱,他們的將士也容易離間,那時我們可一鼓而擒李密。”洛陽的宗室大臣紛紛表示讚同。
這時,宇文化及兵臨洛陽附近的黎倉,與李密軍接火。化及昏庸無能,且有弑主之名,每戰必敗,但總未損大體。其時戰局對瓦崗軍頗不利。李密既要東抵宇文化及,又要防備西邊王世充偷襲。於是他上表給越王,假意投降,並請求誅滅宇文化及。越王十分高興,這與他們的計劃不謀而合,他下詔加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魏國公等封號,把兵機大權交給李密調度,讓他先剿滅宇文化及,然後入朝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