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的寫實性在12世紀宋朝時發展到了顛峰,後來逐漸轉為筆墨遊戲般的形式主義。明初崇尚宋代畫風的畫家遍於宮廷、民間,但是他們的畫作局限於對宋元兩代的摹仿,成就並不突出。明代中期文人畫重新複興於蘇州,後期文人士大夫的畫作開始向獨抒性靈的方向發展,他們以畫為樂、以畫寄情,在的作品中展現出很強的自我風格,而不再計較再現自然的真實性,其中的代表人物要數唐寅和徐渭。
唐寅,字伯虎,是姑蘇趨裏人。生於明成化六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稱唐伯虎。他出身於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雖然也曾飽讀詩書,但終因家道中落,在姑蘇吳趨坊皋橋開起了小酒店。當時文徵明的父親文林恰好到他家酒店喝酒,見唐寅聰明過人,就讓唐寅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後來唐寅為“吳門畫派”中的傑出代表,繪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稱“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切磋詩文,蜚聲吳中,被後世稱“吳中四才子”。
由於唐寅家住今蘇州城北桃花塢,所以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張揚自己性格不羈,自稱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29歲時中鄉試第一,所以世人也稱他為唐解元。但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沒能取得功名,就此唐寅感覺仕途無望,索性遊曆名山大川,決定在書畫曲藝中終老一生。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但很快寧王政治謀反失敗。唐寅也別牽連其中,隻好假裝瘋癲,才脫身回歸故裏,直到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死後葬在桃花塢北。
唐寅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畫家、文學家。在中國曆代畫家中,唯獨唐寅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唐伯虎點秋香”、“三笑”等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他的詩、書、畫並稱為三絕,在繪畫上,唐寅既擅長山水,又工於人物,特別精於仕女,畫風工整秀麗,既富有個性而又不失雍容大方,被後人稱為“唐畫”。他的書法學趙孟頫,字體俊逸秀挺,也很有功夫。他還精通音律,擅長詩文。如此全才,在中國古代文人中並不多見。
唐寅早年拜在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門下,而後又跟隨周臣學習。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的不同的藝術追求。唐寅雖然從師二人,卻青出藍,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超越了自己的老師。
徐渭字文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號天池山人。又有很多別號,如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漁隱、青藤老人、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等,晚年號青藤道士。其居所的雅號有“一枝堂”、“柿葉堂”、“青藤書屋”等。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卒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