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加洛林文化(1 / 1)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碧藍的天空萬裏無雲。查理帝國的都城亞琛熱鬧非常,隻有宮廷附近的街道上卻是靜悄悄的。宮裏麵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一個身軀高大,略顯肥胖但並不粗笨的男子,聞聲向這邊走來。他眼睛很大,目光敏銳,鼻子也比一般人大一些,頭發濃密,有些花白。來到學堂處,他站住了腳。孩子們都認識他,他就是查理大帝。

裏麵的孩子們正在上課。一些穿著華麗的孩子正在玩耍,而一些穿著很一般的孩子卻覺得十分認真。查理大帝將那些認真讀書的孩子叫到一邊說:“我的孩子們,你們深得我的喜愛,因為你們竭盡全力去執行我的命令,並且自己也得到了好處。你們今後要繼續這樣學下去,以期達到完善!我將賜給你們主教管區和華麗的修道院,你們在我的眼睛裏永遠是光榮的。”

說完,便轉過頭去,對那些玩耍的孩子發脾氣說:“你們這些貴族,你們這些大官們的少爺,你們這群花花公子,你們仗著出身,仗著財產,對我讓你們自己謀求上進的命令竟敢置若罔聞。你們不肯研究學問,你們恣意於奢侈和嬉戲,隻講求漂亮的外表。雖然別人或許因此而羨慕你們,但你們千萬要明白,除非你們發憤讀書,彌補從前的過失,否則,你們永遠不會得到我的任何恩寵。”

查理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時常把覺得最好的窮孩子選送到禮拜堂去當教士,有機會就提拔他們。

一次,有人向他報告,某個教區的主教死了。他聽了問道:“他臨死的時候,曾否為拯救自己的靈魂而有所捐獻?”

來人說,這位主教很窮,隻捐獻了兩磅銀子。查理聽了後很不高興。正在這時,一名宮廷的青年教士向查理稟報說,如果他繼任這個主教的職位,一定能作出很大的捐獻。查理一看,這青年教士原來是個學習得很好的窮孩子,便沉思起來。

不一會兒,許多顯貴達人們紛紛進宮,向查理謀求主教的職位;接著,皇後也親自來請求查理,把主教的缺位讓給非常忠誠於她的一個教士。

查理考慮再三,終於拒絕了顯貴達人和皇後的請求,任命那個青年教士為主教,但嚴肅地對他說:

“你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諾言,為我作出豐富的貢獻!”

就這樣,青年教士當上了主教。

查理從小就在宗教生活裏長大,對基督教極為熱誠和虔信。起初,他沒有固定的國都,經常巡行全國各地。當他做了皇帝以後,便定都於阿亨,並在那裏大興土木,興建了許多宮殿和教堂。這些建築物金碧輝煌,許多地方用金銀裝飾起來,正門、旁門都堅固的黃銅製成。所有的大理石柱,都是從遙遠的羅馬等地拆除了古代建築運來的。隻要健康狀況許可,清晨、傍晚和夜間以及獻祭的時候,他總要到教堂去祈禱。隨著宮殿、教堂的興修,繪畫、雕刻等藝術也有所發展。阿亨的宮廷禮拜堂一直保存至今。

為了鞏固封建製度和推行基督教,查理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他召攬人才,邀請歐洲各國知名學者到法蘭克宮廷講學,如大不列顛的阿爾琴、比薩的彼得副主祭、《倫巴德人史》的作者保羅和為查理大帝作傳的愛因哈德等。這些人向他傳授修辭、語法、天文、算術、辯論術等多種學問。

查理勤奮好學,連用餐時也要人在旁邊為他朗讀詩文。他特別喜歡聽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他時常仔細觀測星象。為學習書寫,他身邊和枕下總放著寫字板和紙張。他會講古德語、古法語、拉丁語並粗通希臘語。盡管拉丁語成為當時有學問人的語言,但大眾語言不但沒有被查理排斥,反而在各城市流行起來了。這種變種的拉丁語發展成一種新的語言——中世紀的法語。

查理在宮廷中和各地建立了一些學校,聘請飽學之士主持,讓貴族子弟和一部分平民入學學習,並且經常在政務和打仗餘暇檢查這些學生的學業。他發現,凡出身低微的孩子學習都比較好,而貴胄豪門的後代卻成績很差,於是經常教訓他們。

在他的倡導下,大批古典和早期教會著作被抄錄保存,使蠻族文化與古典文化、早期基督教文化相融合。古羅馬滅亡以來,文化湮沒的狀況得以改觀。許多古代詩人、哲學家、法學家和政治活動家的著作得以流傳。

查理還召開了全歐範圍的宗教會議,製定並統一了教條教規,在西歐係統地加強了各級教會組織和什一稅製度。查理製定出了一整套行政、司法、軍事製度以及經濟生產管理製度,並統一了教會組織。

查理大帝統治的王朝叫加洛林王朝,所以後來的曆史學家又把查理時代的文化稱為“加洛林文化”。

查理大帝把帝國的廣大地區劃分成大約二百五十個轄區,由伯爵們進行管轄。伯爵們又把領地逐層分封給他們的附庸。於是封建製度便在整個西歐確立起來了。

在查理大帝統治的46年間,法蘭克的文化教育比過去幾個世紀有了繁榮和發展。不過,這一時代的文化教育都是由教會壟斷的,除教士僧侶外,受教育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