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鑒真東渡(2 / 2)

鑒真一行被安置在同一條船上。不幸這條船在海上又遇到風浪。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曆盡艱險,終於在12月26日到達日本。

佛教從6世紀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後,到了8世紀便很盛行。日本曆朝的統治者都利用佛教來“鎮護國家”。鑒真一行到達日本的消息一傳開,那裏的朝野和佛教界都大為振奮。鑒真到首都奈良那天,日本孝謙天皇派專使在城門迎候。鑒真在人們簇擁下走進了奈良城。奈良城裏街道筆直寬廣,縱橫交錯,“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簡直和長安一樣。鑒真一行人感到很親切,好像回到了久別的長安。

鑒真被安置在著名的佛教聖地東大寺。天皇又派遣比鑒真遲20天到達的遣唐使吉備來東大寺,宣讀了詔書,授給鑒真“傳燈大法師”的法號,由他主持授戒傳律。吉備真備還抄錄了鑒真弟子的法名,一一授以名位,贈送禮物。

當時,日本的佛寺有免稅免役的特權。但由於沒有嚴格的授戒製,出家很方便,一般都是僧徒自立佛前,宣誓遵守佛規,即“自誓授戒”,就算有了僧籍。這樣一來,人們紛紛出家,朝廷賦稅收入減少,同時其他流弊也很多。自鑒真到達日本以後,日本朝廷便讓他來推行嚴格完善的授戒製度。朝廷在東大寺興建了戒壇院,連日本聖武太上皇、皇太後、孝謙天皇等也帶頭登壇,請鑒真授戒;接著皇族及沙彌(沒有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400多人相繼受戒。但是佛教界一些習慣於“自誓授戒”的高僧,仍不願意登壇受戒。於是,鑒真便多次派弟子去友善地同他們辯論,最後他們終於心悅誠服地登壇受戒了。

這樣一來,鑒真的威望更高了。各地僧侶紛紛前來拜謁鑒真,請求他傳授正規授戒法。為了廣收僧徒,鑒真向朝廷提議,仿照中國五台山清涼寺和衡陽嶽寺,建築一座新寺院。這個提議立即得到朝廷批準。經過鑒真師徒們的苦心經營,新寺院於公元759年8月建成。孝謙上皇(這時他已讓位給淳仁天皇,所以稱“上皇”)親自書寫了一塊匾額,題名為“唐招提寺”。從此,四方僧徒都聚集到這裏來進修佛學,接受戒律;這座寺院,也就成了當時日本最有影響的佛學學校。

鑒真東渡日本,不但傳播了中國的佛學和授戒製度,而且把當時最成熟的唐代文明介紹給了日本。

鑒真很精於醫道。他除了講律授戒以外,還從事醫療活動,傳播醫學知識。他盡管雙目失明,但利用嗅覺、味覺和手指的觸覺,把有關藥物鑒別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日本人民。有一次天皇生病,請了126名精於醫術的和尚給他治醫,結果鑒真等人診治的效果最好,因而受到褒獎。

鑒真和他的弟子們精通佛寺的建築。唐招提寺結構精巧,布局和諧,講求對稱,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它吸收了唐代建築的最新成就,對日本寺院建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

此外,鑒真和他的弟子們在文學、雕塑、繪畫、書法、語言學以及榨糖、作醬油、製豆腐、縫紉等方麵,也都對日本人民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公元763年5月6日,鑒真大師於唐招提寺宿房,雙腿盤坐,麵朝西方的祖國,停止了呼吸,享年76歲。鑒真逝世之前,他的弟子思托模仿其真容,用幹漆夾苧(zhù,苧麻纖維織的布)的方法,為他塑造了一尊坐像。大師身穿朱紅色褊衫,披著橫披和袈裟,結跏趺(jiāfū盤腿)坐,閉目含笑,再現了他仁慈和藹的儀表和堅毅不拔的意誌。這尊坐像安置在寺東北開山堂內,一直保存到現在,被日本人民視為“國寶”。不久,鑒真逝世的消息傳到他的故鄉揚州,當地僧侶穿了喪服,向東舉哀三天。

鑒真大師為促進中日友誼的獻身精神,永遠留在兩國人民心中。1980年,日本政府還特地把鑒真的坐像送回中國揚州“返裏歸親”,在中日兩國友好關係史中增添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