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布·阿巴斯在坐享伍麥葉王朝打下的大片疆土的同時,認識到新王朝的曆史使命不再是大規模的對外擴張,它僅在地中海征服了西西裏、克裏特和其他一些較小島嶼。阿巴斯王朝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發展阿拉伯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繁榮,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在阿拉伯帝國內創造了高度發達的伊斯蘭文明。阿巴斯王朝在伊斯蘭文明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阿巴斯王朝的建立,標誌著正統哈裏發時期純粹的哈裏發政權時期的結束,它是以哈裏發權力與世俗王權並存的形式出現的。絕大多數哈裏發的身上都流著異族人的血液,國家軍政大權經常旁落在異族人手中。王朝發展到中後期,哈裏發則徒有其名,實際上已是名存實亡,並無實權,中央政權有時甚至落入非阿拉伯人之手。各個地方王朝隻在表麵上接受一位阿拉伯人出身的哈裏發,其實是各自為政。純粹阿拉伯人統治的時代已經終結,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貴族和非阿拉伯貴族的聯合統治。阿拉伯血統不再像以前那樣至高無上。這一時期,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共同發展中趨於成型,大部分伊斯蘭學科、特別是曆史學和聖訓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長足發展。
9世紀中葉以後,哈裏發大權旁落,突厥軍人當政,成為王朝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上,阿巴斯王朝的分裂自王朝建立之初即已開始。王朝統治下的許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極力想恢複他們的獨立,他們支持本地的總督,建立自己的地方王朝。當伍麥葉人遭到慘殺時,王子阿布都·拉哈曼從大馬士革逃亡,取道非洲,乘摩爾人、柏柏爾人、阿拉伯人互相爭鬥之際,自立為西班牙的總督,宣告脫離阿巴斯的統治(756年)。以後北非方麵的摩洛哥(788年)、突尼斯(800年)也先後宣告獨立。919年,突尼斯法蒂瑪一族的領袖自稱是阿裏後裔,便以哈裏發自命,勢力擴展到除摩洛哥之外的整個北非。他們於969年征服埃及,以開羅為獨立王國的首都。971年他們攻占了屬於巴格達哈裏發轄地的敘利亞地區。同時,西班牙的伍麥葉總督阿布都·拉赫曼第三(912~961年)也自稱是科爾多瓦的哈裏發。繼而東西各小國紛紛獨立,形成事實上的分裂局麵,與後期阿巴斯王朝同時並存的王朝有塔希爾王朝(820~872年)、薩法爾王朝(867~903年)、薩曼王朝(962~1186年)、布韋希王朝(945~1055年)、哈木丹王朝(929~991年)、塞爾柱王朝(11世紀)、突倫王朝(868~905年)、伊赫希德王朝(935~969年)、法蒂瑪王朝(909~1171年)等。
公元11~13世紀,阿巴斯王朝已名存實亡,而歐洲的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會趁機以維護基督教為名,向伊斯蘭國家發動了侵略戰爭。11世紀初,西歐的城市和商業發展了,與拜占廷和亞洲的交通也一天天加強了。隨著封建製度的發展,西歐的封建領主對財富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11世紀中期,西歐社會出現了“騎士”階層。騎士是封建主在少年時代受過軍事訓練以後才獲得的稱號。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除加重對農民的剝削以外,更羨慕拜占廷和伊斯蘭國家的財富,連睡夢裏都想到東方去開辟天地。羅馬教皇也想擴大自己的權力,渴望征服拜占廷教會,把基督教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伊斯蘭教各國。
1095年,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蘭西的克勒芒召集宗教大會,參加大會的不僅有宣教士,而且有封建主、商人和農民。教皇向大會發表演說,號召大家到耶路撒冷去,從“異教徒”手中解放“主的聖墓”,同時他說東方有大量戰利品在等待著征服者。這一號召受到熱烈的擁護,出席者宣誓出發遠征。為了表達這次遠征的意義,他們在自己的衣服上縫上紅十字,因此參加東征者稱“紅十字軍”。這次十字軍遠征對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關係具有深遠的影響。伊斯蘭國家對十字軍東侵的反抗鬥爭綿延了二百餘年,最終以十字軍的失敗而告終。
雖然十字軍東征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交流擴大,並加速了伊斯蘭文化向西歐的傳播。但由於十字軍的劫掠和暴行,給東方伊斯蘭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的打擊。
正當西歐的基督教國家和東方的哈裏發帝國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蒙古帝國建立起來了。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結束了阿巴斯王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