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到了後期更為明顯,在一個多疑的領導手下做事,想必每個人都會如履薄冰,況且這個領導還掌握著你的生殺大權,一個不如意,就會被推出去問斬。這可是個壓力相當大的工作啊,也就是在這種重壓之下,有人就想要站出來反抗了,這個人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何許人也?他也是為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當明朝建立之後,他並沒有馬上得到朱元璋的器重,後來經過李善長的推薦,才擔任起右丞相一職,這一做就是七年的時間。
坐到了一定的位置上,這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變化,最常見的就是飄飄然也,胡惟庸就是這樣的一個主兒。他擔任丞相之後,儼然成為了百官之首,於是乎他就不再把其他同僚放在眼中。而且這個胡惟庸也是比較貪婪的,雖然比不上蔡京、和珅之流,但也流傳起了一股貪汙受賄的惡氣,很多官員為了巴結他,就從各地搜羅了金帛、千裏馬、珠寶古玩之類的物品,紛紛送到了他的腰包之內。要說你貪婪吧,也就貪吧,這個人還特別記仇,又很衝動,常常因為一些事情專斷獨行,甚至有很多次都已經觸怒了龍顏。
據說有一次胡惟庸的兒子坐著馬車在鬧市中遊玩,年輕人嘛,都喜歡追求刺激,於是就命令車夫使勁地揚鞭,讓馬匹在鬧市中疾馳而過。這鬧市之中,總會有行人啊、小商小販啊,突然之間一個急刹車,這胡惟庸的兒子因為慣性,從馬車上摔了下去,死了。當胡惟庸聽到這件事情之後,立刻就怒了,這人啊,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不喜歡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胡惟庸也不例外,他把滿腔的悲憤之情全部都撒在了很是無辜的車夫身上,下令要將這個車夫處死。
這樣大的事情,自然是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有幾位官員紛紛上書彈劾胡惟庸,說他囂張跋扈,明明是自己兒子的錯誤,卻非要人家車夫償命,這件事情在民間的影響是大大的壞啊,皇上您一定要明察秋毫……朱元璋早就對胡惟庸的種種作為有所耳聞,他知道元朝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丞相權傾朝野,隻手遮天,讓皇帝成為了一個華麗的傀儡,這是一向強悍的朱元璋不能容忍的。如果沒有出現這件事情的話,他並不想太過明顯的做些動作,隻是漸漸地削弱丞相的權力,然而,胡惟庸兒子的死亡,不得不讓他浮出水麵。
相關史書上記載,朱元璋心裏已經對胡惟庸起了殺意,胡惟庸也不甘心坐以待斃。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跟朱元璋說:“皇上,我們家後院出了一件奇事,好端端的居然從地下往上湧泉水,下人們嚐了嚐,居然還是甜的,您說這件事情奇怪不奇怪?”朱元璋一聽,也覺得新鮮。看著朱元璋神色上的細微變化,胡惟庸又接著說,“現在正是正月時節,莫非這是上天的一種預告,想來這是吉兆啊,預示著我們大明王朝一定能夠繁榮昌盛!”
一般來說,有臣子這樣恭維,皇帝多半都會飄飄然起來,朱元璋也不例外,再加上胡惟庸順理成章的邀請,這朱元璋就帶著幾個保鏢和太監準備這一次的出行。這皇上的出門肯定和一般人不一樣,往往都是大張旗鼓的,如果陣勢小了,沒準連這個朝代的百姓都會覺得臉上無光,不過朱元璋畢竟是土出身,倒也沒有這麼多的講究。
就在他準備走出皇宮內院的時候,突然躥出了一個身影,別看皇上平日裏耀武揚威的,可以到了關鍵時刻,多半都會驚慌失措。果不其然,朱元璋身邊的幾個大內高手連忙把黑影擒住,也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行刑,一棍子、一棍子地打在這個驚擾了聖駕的人身上。可不管侍衛打得多麼凶狠,身上到底有多疼,這個黑影似乎都不在乎,他始終都隻做著同一個動作,那就是用手指著胡惟庸府邸的方向,臉上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看到“刺客”已經沒有了反抗能力,朱元璋才恢複了理智,他仔細看了看黑影,這才發現原來是太監雲奇,這人他認得,是個頂忠心、頂忠心的孩子,這般不同尋常的舉動背後,肯定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此時此刻朱元璋的臉上一定浮現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這不明擺著麼,雲奇指著胡惟庸的府邸,那事情一定和胡惟庸脫不了幹係,臉上露出恐懼的神情,那也一定是胡惟庸幹了什麼恐怖的事情,驚擾聖駕這是死罪,而雲奇卻這樣做了,事情肯定非同尋常。真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被福爾摩斯附身了,在短短的時間裏,他的腦海裏已經勾勒出一個陰謀篡逆的事件,主人公自然就是胡惟庸。
於是他叫來禦林軍,親自登上皇宮內最高的大殿,站得高看得遠,胡惟庸的府邸也盡收眼底,那個看似平靜的大宅門內,竟然埋藏著數百名士兵,手中都拿著鋒利的武器!朱元璋心裏一聲嗬斥,好你個胡惟庸,竟然敢在老子眼皮底下養了這麼多“殺手”,我若今天真的到你家去,還不成為你的盤中餐?老子一定要讓你知道,讓天下人都知道,敢打我朱元璋性命主意的人,還沒出生呢!就在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將胡惟庸和他的家人抓捕並且處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