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你相信這是明朝嗎(6)(2 / 3)

中午時分,嘉靖皇帝終於忍不住自己的怒火,下令錦衣衛逮捕帶頭的豐熙、張翀、餘翱、餘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毋德純八人,一律扔進監獄。這些文人哪裏見過這樣的陣勢,在牢獄之中,都止不住大哭起來,嘴上喊的無非就是對不起先帝、對不起大明江山之類的廢話……這場被曆史稱為“大禮儀”事件,最終以皇帝的勝利而告終。

盡管這看似是一場鬧劇,但實際上則是朝廷之上最常見的權力鬥爭,和明朝以前的朝代不同,權力鬥爭並不僅僅發生在臣與臣之間,而是發生在君臣之間。皇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限製,這種限製就來源於強大的內閣,當然,內閣也受限於皇權,雙方相互製約、相互影響,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史學家才提出,明朝中後期出現了君主立憲製的雛形,如果明朝沒有滅亡,那麼中國會不會緩慢地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呢?盡管這隻是一種遐想,但是卻並非不可能實現之理想。

在“大禮儀”事件之中,除了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外,文官集團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其實文官集團中的官員官銜不高,但是卻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以及監督權。他們監督的不僅僅是大臣,還有皇帝本人,小到皇帝的一些壞習慣,大到皇帝立太子等等事情,文官集團都有發言權。

嘉靖皇帝的堂兄,也就是以風流著稱的正德皇帝就和文官集團鬥爭比較厲害。

正德皇帝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風流皇帝,著名的“遊龍戲鳳”的典故,講的就是他的故事。就連他老爹明孝宗在臨死之前,都不忘和幾位大臣們交代說,這個正德啊,其實很聰明,就是年紀太小,沉迷於女色,你們還需要多費費心,讓他成為真正的帝王,這樣我才能放心地走啊。

真是“知子莫若父”,年僅十六歲的正德皇帝剛剛即位,還沒有學會如何做皇帝,就學會了如何給自己找樂子,這樂子的主旨隻有一個字——玩。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貪玩,這並不是什麼大事,可是他不是別人,他是皇帝,在那些士大夫眼中看來,一旦做了皇帝,一言一行都必須要有所規矩,不能任性妄為,甚至連一般孩童該有的樂趣都不應該出現,這就是所謂的“滅人欲”。

最初,聽到這些官員們的進諫時,還能略微地收斂一些,至少平靜個幾日,可是幾乎每一段日子老是有人在耳邊嘮叨,正德皇帝早就煩了,漸漸地,也就不將這些士大夫的話放在心上。

看著他越發為所欲為,士大夫們開始了思考,為什麼皇帝會變化這麼快呢?這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內幕!能夠影響一個皇帝的,無外乎是兩個原因——女人和宦官,盡管這個正德皇帝風流,但是卻並不專情,在他的後宮之中,此時還沒有太過受寵的妃子,卻有一個特別受寵的宦官劉瑾。早在正德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這個劉瑾就開始侍奉他了,劉瑾和他的七個朋友馬永成、穀大用、魏彬、張永、邱聚、高鳳、羅祥等稱做八虎。這幾個人都非常聰明伶俐,而且知道該如何討好這個小太子,所以正德皇帝和他們的關係非常之好,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劉瑾更是成為他的首席心腹。

文官集團中的大臣們早就看不慣皇帝平日裏被這幾個宦官挑唆得失了體統,幾個士大夫平日裏常常開個茶話會來討論,如何將正德皇帝從小人手中“救贖”出來。

文人的想法多半都是比較固執且守舊的,於是他們選擇用文官最常用的一招——進諫。給事中陶諧,禦史趙佑等人鋪開了奏章,磨好了硯台,提筆寫下了彈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