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
意大利作家。據說是一個商人的私生子,受過大學教育,足意大利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學者,並能熟練掌握拉丁文和當時流行的俗語。早年在那不勒斯和上層貴族、人文主義者有交往,後回到佛羅倫薩,擁護當地的共和派。1350年和彼特拉克結識,共同提倡古典文學。薄伽丘的創作豐富,有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和短篇小說等,早年作有許多以愛情為體裁的抒情詩和敘事長詩,如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詩《菲洛斯特拉托》、《菲愛索萊的仙女》等。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品敘述1348年黑死病流行時,10個青年男女到鄉間避難,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10天共講了100個故事。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曆史事件、傳說和民間故事,薄伽丘通過這些故事,抨擊了教會的腐化和僧侶的奸詐與偽善,否定了中世紀的宗教觀和禁欲主義道德觀,肯定愛情和人的自然願望,同時塑造了一係列新興的資產者的形象,歌頌他們的聰明才智。《十日談》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礎,開創了歐洲文學中短篇小說這一文學體裁。
拉伯雷
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作家。生於法國中部的希農城一個法官家庭。自幼受教會教育,1527年後遊曆了法國中部主要城市,後來走上了從醫的道路。1532年,他在一部民間故事的啟發下,開始寫作《巨人傳》,全書共5卷,是在不同的時期寫成的。小說寫了高康大、龐大固埃父子兩代巨人的故事,主要敘述龐大固埃的求學和與巴奴日、約翰修士一起尋找“神瓶”的遊曆經過。這兩代巨人超出常人的體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質和樂觀精神,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人”“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充分肯定。小說表現了反封建、反教會的嚴肅主題,歌頌了新興資產階級“巨人”般的力量,書中約翰修士在高康大支持下建立的特來美修道院是人文主義的理想國,集中反映了拉伯雷在政治、社會和宗教等方麵的理想原則,其核心是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巨人傳》最大的藝術特色是對民間文學的借鑒和發展,以誇張和諷刺為主要藝術手法,語言通俗易懂,豐富多變。作為法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開創了通俗小說形式的先河。
蒙田
法國思想家、散文家。出身於新貴族家庭,曾做過15年文官,並遊曆過意大利、瑞士等地,後來相當長時間閉戶讀書。他把旅途見聞、日常感想等記錄下來,集成《隨筆集》兩卷,晚年修訂為3卷。書的卷首寫道“我本人就是這部書的材料”,它介紹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結構鬆散自然,又彼此連貫。蒙田把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個人經驗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思想意境和藝術風格。書中的思想是趨於中庸的,他對當時的迷信、偏見、巫術和破壞進行否定,認為絕對的真理無法認識,隻能探索部分的尋常真理。他在政治上又是保守的,尊重現存社會和秩序。《隨筆集》行文旁征博引,語言平易流暢,對同時代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及17、18世紀法國文學都有深遠影響。
塞萬提斯
西班牙作家、戲劇家和詩人。出生於馬德裏附近一個窮苦醫生的家庭,隻上過中學。1569年作為紅衣主教的隨從,遊曆了羅馬、威尼斯、米蘭等地,並閱讀了大量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品。1571年在對土耳其的海戰中左臂殘廢。1582年前後開始創作,同時為生活做過收稅員等,並因得罪教會數度被誣入獄。這時期的生活豐富了他的閱曆,影響著他的創作。他的著名小說《唐吉訶德》就是在獄中構思的。其他作品還有短篇小說《懲惡揚善故事集》(又譯《訓誡小說》)、曆史劇《奴曼西亞》、長詩《巴爾納斯遊記》、《八出喜劇和八出幕間短劇集》等。《懲惡揚善故事集》共13篇短篇小說,體現了作家憎惡欺騙、奴役和壓迫的思想,如《兩狗對話》通過兩隻狗的對話,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麵和形形色色人物的醜惡行為,情節生動。這部作品集也是西班牙文學中第一部完全擺脫意大利文學影響的富有開創性的傑作。
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是塞萬提斯最負盛名的長篇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唐吉訶德·德·拉·曼卻》,作者稱創作的目的“無非是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全書用“戲擬體”寫成,借用騎士小說的體裁,寫一個窮鄉紳唐吉訶德因閱讀騎士小說入迷,決心離家去冒險,他穿上曾祖留下的一身破爛的盔甲,提著長矛,騎上一匹瘦馬,悄悄離家去冒險。他說服了一個農民桑丘·潘沙作自己的侍從,還選中臨村·位姑娘作自己的鍾情的“夫人”。小說描寫了他的三次遊曆中許多荒唐可笑的事,如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敵人,把旅店當城堡,還不斷被人愚弄。最後,唐吉訶德敗於“白月騎士”手下,病倒在床,臨終悔悟自己的荒唐。小說以唐吉訶德企圖恢複騎士道來掃盡人間不平的主觀願望和西班牙醜惡現實之間的矛盾為情節的基礎,在充滿笑料的情節中,塑造了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唐吉訶德,同時反映了16、17世紀之交的西班牙社會的現實,是讀者最喜愛的世界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