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格裏格
挪威作曲家、鋼琴家、挪威民族樂派奠基者格裏格(1843.6.15~1907.9.4)生於卑爾根。父原籍蘇格蘭,母為挪威人。幼即從母學習鋼琴。15歲時,由著名小提琴家布爾推薦赴德留學,入萊比錫音樂院攻讀作曲和鋼琴。1862年畢業於該院後即返國。21歲時,結識挪威民族樂派作曲家諾德拉克(1842~1866,挪威國歌作者),在其啟發下,致力於民間音樂的研究,並用於其創作之中,同時,在歐洲各地巡回演出。1868年創作了充滿青春活力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1869年,在羅馬結識了李斯特。又在奧斯陸(首都)與人創建“挪威音樂協會”。1874年(31歲)獲挪威政府頒發的終生年金,遷居卑爾根,在鄉居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村民的淳樸生活,潛心作曲。1907年赴英前染病住院而逝。創作有戲劇配樂《培爾·金特》(1874~1875)、十卷《鋼琴抒情曲集》(共66首)、管弦樂曲《挪威舞曲》(共4首,1881)、《霍爾堡組曲》(1884~1885,為紀念詩人霍爾堡200周年誕辰而作),以及大量藝術歌曲等。
柴科夫斯基、西貝柳斯、德彪西等人的創作都曾受其影響。格裏格在民歌的沃土上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音樂。在和聲上不僅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風格,而且已呈現印象主義的和聲語彙,是他最富有創造性的貢獻之一。他的標題鋼琴小品則獨樹一幟,廣泛采用民間舞曲的節奏,以民歌為其旋律之素材。
俄國的格林卡、“五人團”和柴科夫斯基
俄國從彼得大帝開始引進西歐音樂,至18世紀中葉不僅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都建立了歌劇院,而且在俄羅斯充斥著意大利的音樂家,外國的音樂演出,請外國人作曲等。18世紀末開始,出現了俄羅斯音樂家赴意大利留學。在這基礎之上,進入19世紀後,俄羅斯貴族也開始擁有私人樂隊,參與了音樂的演奏和創作活動、沙龍音樂會以及公開音樂會的頻頻舉辦,出版了為數不少的音樂雜誌、音樂愛好者手冊,社會音樂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使俄羅斯音樂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此同時,專業音樂家的出現,則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格林卡的音樂成就,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俄羅斯民族樂派。該樂派的代表作曲家有達爾戈梅斯基、巴拉基列夫、居伊、鮑羅廷、穆索爾斯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柴科夫斯基等。在這樂派中,與當時的俄羅斯文學一樣,也存在著兩種傾向,即斯拉夫振與西歐派,柴科夫斯基即屬於後者。兩者雖道路有所差異,但殊途同歸,均深刻地表現了俄羅斯的民族性,充滿了強烈的時代精神。
俄國作曲家格林卡(1804.6.1~1857.2.15)是俄國民族樂派的奠基者。出身貴族。10歲開始學鋼琴、小提琴,並自學作曲。1822年,畢業於彼得堡高等教育學院。1824年任職於交通部,其間曾同普希金、茹科夫斯基等人交往。1830年赴意大利,用3年的時間鑽研貝裏尼和多尼采蒂的音樂。1833年取道維也納赴柏林,在柏林曾認真師從S·德恩(1799~1858)學習作曲。滯留在國外期間,他立意創立俄羅斯音樂文化。1834年歸國後即著手民族歌劇《伊凡·蘇薩寧》的創作,該歌劇為其成名作,亦為俄羅斯民族歌劇的奠基之作,在俄羅斯音樂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爾後,又曾赴西班牙旅行,搜集當地民間音樂素材,用於創作《阿拉貢霍塔》和《馬德裏之夜》(1848)之中。晚年,往來於俄羅斯與西歐各地,後客死柏林。尚作有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1838~1842)、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婭》(1848),以及室內樂、鋼琴曲、歌曲等。
俄羅斯古典樂派的另一位創始人達爾戈梅斯基(1813~1869)於1817年隨其家定居彼得堡。自幼在家接受音樂教育,後靠自學成為音樂家。1831~1843年供職於司法部。1834年結識格林卡,遂決意業餘從事作曲。1839年模仿法國正歌劇作第一部歌劇《埃斯米拉達》,於1847年上演失敗。1844~1845年在巴黎接觸了輕妙優雅的法國音樂,加強了創造俄羅斯民族音樂的信念。1855年所作俄羅斯民族歌劇《水仙女》,是繼格林卡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之後,進一步奠定了俄羅斯民族歌劇的傳統。晚年致力於俄羅斯音樂協會的活動,指導五人團等年輕——代作曲家,並協助創辦彼得堡音樂院。所作的未完成歌劇《石客》(1872年由居伊續成),是一部著名的劃時代的實驗作品。尚作有管弦樂曲、諷刺詼諧歌曲《九晶文官》等。
“五人團”
始於15世紀的俄國封建農奴製,隨著俄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到19世紀已走向衰落。19世紀30年代開始了工業革命。但是落後的農奴製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沙皇雖有所改革,但由於未根本觸動腐朽落後的農奴製,故成效甚微。與此同時,一些誌士仁人號召人民起來推翻農奴製。40年代起俄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赫爾岑(1812~1870)、別林斯基(1811~1848)、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杜勃羅留波夫(1836-1861)等人利用講壇和雜誌進行宣傳鼓動,對當時的文學藝術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形成了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創作集團,遍及藝術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