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克拉迪斯美術的另一領域是陶器,這裏有造型優雅的各種壺、瓶和歪、罐等容器,器形有飽滿的曲線,十分優美。器麵的彩繪紋樣大多是直線或曲線組成的幾何形。也有的雜以花朵或鳥、魚的紋樣,但均經過了圖案化的變形處理。
由於基克拉迪斯美術中這種強烈的幾何化風格,人們也把它稱做“幾何樣式時代”。
克裏特美術
克裏特島地處地中海中心。1900年英國考古工作者在這裏進行發掘,發現了最早為公元前2600年的好幾個文化層。1958年世界史前學會把克裏特文化劃分為四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900年為前宮殿時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700年為舊宮殿時期;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450年為新宮殿時期;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150年為後宮殿時期。在舊宮殿時期的後期,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朝成為全島的中心,也是克裏特文明最繁榮的階段。
建築上的最大成就是克裏特的宮殿,舊宮殿時期在克諾索斯、法依斯托斯都有大量貴族宅邸和宮殿的興建,公元前18世紀中,毀於火山和地震。其後的米諾斯王朝建造了希臘神話中著名的迷宮。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建築群,占地約兩公頃。據傳說是希臘建築師第達羅斯設計的,曲折迷離的路徑使人進得去出不來,殺死怪獸米諾托的希臘英雄提修斯靠著公主阿莉阿德涅贈送的線球,才找到了出口。不過,它也可能不是按照一個統一的設計建造的。無論如何,它不愧為建築史上的光輝篇章,其著眼點,與其說是為了外觀上的協調,毋寧說是為了內部的舒適。圍繞國王的住室,有浴室、涼台,仆役的房間,還有下水道和通風設備,是近代建築的先驅。這座宮殿還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柱式:上大下小的圓柱。這種柱式使迷宮看上去總象是俯視條件下看到的樣子。
克諾索斯宮殿內的壁畫,是克裏特繪畫風格的代表作品,它以流利的曲線、鮮明的色彩描繪著優美的人物形象和裝飾圖案。最出色的作品如《百合王子》,描繪一個頭戴羽飾,身穿華麗的緊身服裝,在花叢中捷步蹁躚的少年男子;而被戲稱為《巴黎女郎》的畫麵,那濃豔的粉黛,高高的發型,既表現了當時居民的服飾習俗,也體現了克裏特民族的審美觀點和繪畫技巧。在“迷宮”的“寶座廳”上,還繪有蹲在草叢中的怪獸,它有孔雀的頭,貓的身體。其餘還有大量海洋生物題材——海豚、魚和各種水草的圖案,都十分生動美麗。
雕塑方麵,克裏特沒有發現過大型雕塑,主要是一種小型彩繪陶俑,被稱做“持蛇女神”,嚴格說來隻能是一種工藝美術品。她身穿漂亮的褶裙,頭戴有飾物的花環,雙目圓睜,麵帶微笑,雙手持蛇,可能與象征豐收的含意有關。她的服飾與壁畫中的女子服飾完全一致,也是後來中歐各國曆代婦女的傳統服式。
工藝美術,是克裏特文明最突出的領域。在卡馬瑞斯發現的陶器,最早製作於公元前2000年,是一種用轆轤製作的器壁薄而且堅的罐、瓶、壺、杯等等,上麵用白、黑和土紅色繪製各種圖案,比基克拉迪斯的紋樣更為流暢華麗,被稱為“卡馬瑞斯風格”。公元前1700年以後的新宮殿時期,與“迷宮”同時,存在著十分富麗的陶器,造型多樣,長頸、單耳、細腹、尖底的典型中歐民間水具造型,這時已經形成。裝飾紋樣華美複雜,多取魚、烏賊、海藻與花朵意匠,夾以多變的幾何圖案,優美豪華,被稱為“宮廷風格”。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收獲者之杯》是一件農民隨身攜帶的小口水瓶,它的腹壁雕有一圈收割莊稼的農民形象:他們那載歌載舞,熱情洋溢的歡樂氣氛,非常生動感人,浮雕技巧上已可看出克裏特藝術家對真實人體肌肉結構的諳熟。在克裏特賴以繁榮的對外貿易中,金銀首飾工藝和陶器,是他們主要的出口物資。
克裏特美術與其它地區相比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它的世俗性,人們至今尚未弄清克裏特人的宗教,從發現的遺物來看,這裏的美術都是明白易懂,具有顯著的世俗特點的,所以如果有宗教的話,也是一種類似後來希臘神話“神人一體”的人間性宗教,這反映在美術上,便產生比較寫實、追求生動、歌頌生活的藝術較多,而帶有神秘的威嚴和壓力的神像,幾乎是沒有的。第二個特點是它的享樂性,這個島上幾乎沒有什麼軍事設施和戰爭的痕跡,雖然壁畫中有交叉的雙斧圖案,但它與其是表示戰爭,毋寧說是一種儀仗。美術作品中表現戰爭題材的內容幾乎沒有,宮殿和壁畫都著眼於生活的便利和歡悅,基於這種享樂的生活而產生的審美趣味,反映在華麗的色彩和柔美的線條之中。這些,在後來的希臘藝術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邁錫尼美術
希臘古代旅行家波桑尼亞在他的遊記中曾經記述邁錫尼的古跡:“雄偉的獅子門,有雙獅雄踞,阿德裏烏斯的寶庫是阿德裏烏斯和他的子孫埋藏寶物的地方,還有被埃葵斯托斯殺死的阿加梅農和武士們的墓,他的禦者歐涅麥頓的墓也在旁邊。而阿加梅農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和埃葵斯托斯的墓則被置於牆外,因為人們認為他們不配與阿加梅農同在”。1876年,德國考古家舍裏曼在邁錫尼的發現證實了這一係列記載。從而使多利亞人來到希臘之前的邁錫尼曆史,得到確實的證據。早期的城堡大約建於公元前2000-1400年,它們屬於帕賽德人的地盤。而阿加梅農的故事則是來自亞洲的比洛皮德人,多利亞人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來到這裏,使邁錫尼納入希臘文明的範圍。
早期的獅子門說明邁錫尼人的軍事能力,它是在山頭上建立的一座城堡,三角楣上雕著將前足搭在中央柱礎上的一對雄獅這柱礎上所立的,正是出現在迷宮中的上粗下細的圓柱,這說明邁錫尼文化與克裏特的關係。
邁錫尼最重要的建築,是著名的阿德裏烏斯寶庫,在通過一段隧道之後,裏麵有一個直徑14米的穹窿形墓室,像這樣完整、統一、技術成熟的穹窿建築技巧,在建築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是歐洲至今發現的、最早的圓頂建築。
阿德裏烏斯寶庫中發現的黃金麵具,是用金箔打製的死者麵像它在其它墓葬中也有發現,它們都雙目緊閉,神色平靜。在傳說為阿加梅農的墓中發現的嵌銀絲青銅寶劍,也具有很高的水平,上麵用銀絲勾出敏捷奔跑的動物的生動形象;此外還有在瓦腓歐發現的黃金杯,外壁有野牛墮入網中和驅牛耕田的浮雕畫麵,風格與克裏特的《收獲者之埻》相近,但更為細致工整,特別是牛的動態,十分生動有力。這些都說明邁錫尼金工藝師們的高超技藝。
從現今已有的發現,學者們普遍承認了如下的結論:(一)愛琴文化是希臘古典文化的直接的發源;(二)愛琴文化是多民族的創造,其成就,並不在埃及與米索不達米亞之下:(三)它與埃及、兩河的關係,雖然有所交流,但並未盲目模仿。因此,地中海沿岸的早期奴隸製文明,恰恰構成了鼎足而立的3個中心:埃及、兩河和愛琴海。正如雷納克所說:“如果說亞述的藝術表現了力的觀念,米諾斯的藝術則除了力還賦予了生命。埃及新王國時期冷靜而優美的藝術,在這裏也找不到一絲影蹤。雖然它們之間的貿易和交往早已開始,他們從埃及所得,似乎隻是技巧的處理上出現的裝飾意匠而已”。
羅馬美術
由拉丁民族的羅馬人創造的羅馬帝國,是西方文明更加實際的基礎。它在政治、法律、國家組織、城市建設、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麵,更加直接地成為後來西方社會的模式。因此,認識和研究羅馬曆史,一直是西方學者十分重視的事情,藝術也不例外。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許多語言不同的原始部落散居在狹長的亞平寧半島上。公元前8世紀左右,西北部的埃特魯裏亞地區、中部的拉丁姆地區和南部沿海的希臘殖民地,成為文化比較發達的中心。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台伯河、阿諾河之間的埃特魯裏亞人創造了高度的文化,他們曾一度南下,侵占羅馬。公元前5世紀初,羅馬人強盛起來,他們將埃特魯裏亞人逐出台伯河,聯合附近城邦組成拉丁聯盟,並著手製定法律,締造共和政體。此後,羅馬人一方麵致力於內部的政治改革,一方麵積極向外擴張,在征服高盧後,通過3次布匿戰爭,擊敗強敵迦太基人,取得對中東和地中海區域的統治權。在這以後,由於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日趨尖銳,大規模奴隸起義不斷爆發,在戰爭中謀取權力的軍人領袖逐漸把共和政體轉變為寡頭獨裁。公元前146年,羅馬人擊敗希臘,公元前133年侵占小亞細亞地區,此後,一個接一個把馬其頓亞曆山大的泛希臘帝國置入自己的版圖之中。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屋大維稱帝,史稱羅馬帝國。到公元2世紀皇帝哈德良和馬可·奧裏略斯執政時,帝國的疆域北到不列顛島,南到非洲中部,東接波斯,西迄大西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是當時世界上與東方的漢朝時的中國遙遙相對的兩個大帝國。
羅馬人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是他們的高度組織性、紀律性和忠於集體、忠於國家的獻身精神。他們提倡堅毅,反對柔弱;提倡力量,反對纖巧;提倡宏偉,反對浮華;提倡實用,反對虛飾。由此決定羅馬美術重實際、重個性、重寫實的特點。
羅馬人也以講求實際的態度對待一切外來文化。從一開始,他們就對北方的埃特魯裏亞文化和南方的希臘文化兼收並蓄。羅馬的宗教崇奉著希臘諸神卻采用埃特魯裏亞人的宗教儀式,羅馬的建築兼有埃特魯裏亞人的穹窿和希臘的柱式,羅馬的雕刻在希臘的古典規範中注入了埃特魯裏亞式的強烈個性……,諸如此類,從總的方麵來看,羅馬美術並非這二者的折衷,其基本立足點仍在於拉丁民族的寫實風格。即埃特魯裏亞人所開創的藝術傳統。因此,在介紹羅馬美術之前,先簡單說明埃特魯裏亞美術的要義,是十分必要的。
埃特魯裏亞美術
18世紀時,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塔爾魁尼、韋伊、佛羅倫薩、波倫尼亞等地的發掘,使人們對羅馬之前的文化獲得了新的認識。從前,羅馬早期的曆史是被一些荒誕不經的傳說掩蓋著的。現在從許多碑文和墳墓遺物中,建立起係統的關於埃特魯裏亞曆史的知識,直到現在地下發掘和遺址考察仍在繼續,新的發現不斷出現。
公元前7世紀,埃特魯裏亞人所建的富裕城市,同希臘、埃及、小亞細亞和腓尼基人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這從這一時期的墳墓中出土的許多精美的希臘陶器可以證明。而且同當時的希臘一樣,這裏也流行著東方化風格的藝術。公元前7世紀末,埃特魯裏亞美術又受到愛奧尼亞式希臘藝術的影響,出現了公元前6世紀時的大規模繪畫作品。直到公元前6世紀後半葉,在南部的韋伊地方興起了具有民族特點的雕刻。這是一些以陶土為材料的陶塑製品,可能與葬禮有關。到目前為止,主要的發現乃是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間的許多墳墓,其中的藝術品表明,他們並沒有屈從於希臘藝術的影響,頑強地創造著自己獨特的麵貌。
埃特魯裏亞建築的完整遺物是墳墓,它在地麵上的部分是一個圓形的大丘,而地下的部分則是用穹窿構成的筒形墓室,與邁錫尼的阿德裏烏斯寶庫相比,它的拱券式砌造技巧要比邁錫尼更為成熟。後來的羅馬建築正是發揚了這種技術形成自己的體係的。埃特魯裏亞城市的遺址,可以看出他們對城市規劃的研究,城市一般建立在險要的高地上,按羅盤方位從東向西安排住宅區,城周築有高牆,城門大而堅固。波倫尼亞附近的馬爾紮波特遺址說明,城內有南北向的主要街道,寬15米,住宅分為一個一個的街區,中間有3座神殿。據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記述,神殿建造在方形基台上,屋頂是木結構的,和希臘的“圍柱式”不同,埃特魯裏亞的神殿三麵是牆壁,隻有正麵為柱廊。其柱式是一種表麵沒有凹槽的光滑圓柱,頂端的托盤和柱礎也都是圓盤形的,稱為“托斯幹式”。
雕塑的發展和埃特魯裏亞人的殯葬風俗有關,他們很早就實行火葬,把死者的骨灰盛在銅或陶製的罐中安置在墳墓裏。骨灰罐的頂上,有死者的肖像(最初是頭像,後來是全身像),邱希出土的一個陶製骨灰罐上,死者的頭像雖然雕製得十分粗陋簡單,但卻有著漫畫式的生動性,宛如剛剛脫離世俗生活的苦難似的,安詳地閉起眼睛。多爾切亞諾出土的銅製骨灰罐有一個帶屏風的圓形底座,雙耳高足的球形骨灰罐放置在底座上,頂上的死者頭像有一圈齊眉的卷發,雙目緊閉,神色安詳。切爾維尼出土的公元前6世紀的陶棺,上麵塑著一對中年夫婦的全身像,二人並肩倚臥在棺蓋上,麵部五官清晰,表情親日匿。這些作品表現真實的普通人物,大多出自土著的民間匠師之手。而作為神殿中的神象雕刻,則顯然受到這個時期希臘古風雕刻的影響,但也不像希臘同時代作品那樣拘謹。這方麵的代表作要算是公元前6世紀末由一位名叫烏爾加的陶塑家為菲奧的波爾特拉屈神殿所作的兩件作品了。其一是赫爾美斯的一個頭像,各部分輪廓堅實有力,口角如同“古風的微笑”一般,出現一種“埃特魯裏亞的微笑”。出於同一作者的另一作品《菲奧的阿波羅》,是一組群像的一部分,這組群像表現的是阿波羅與赫拉克列斯爭奪一頭牝鹿的故事,阿波羅整個身體向前傾,雙臂前伸(左臂已失),似乎正要去捕捉牝鹿,胸部與腿部的肌肉堅實有力,衣紋作了裝飾性的加工,頭發編成整齊的發辮自然地垂在肩部,臉上也是謎一般的微笑。雙腿之間的一塊裝飾柱,由對稱的兩個渦狀線組成,令人想到希臘陶瓶上的莨苕花圖案花邊。整個作品的風格是希臘的理想手法和埃特魯裏亞寫實作風的結合。與這種希臘傾向不同的作品也不少,例如著名的青銅作品《卡比多列諾之狼》(Capitolinewolf)和《布魯特斯像》等。
繪畫是埃特魯裏亞美術最突出的領域,在塔爾魁尼等處發現的墓中,差不多都有壁畫。屬於公元前6世紀的《牡牛之墓》是最早的壁畫墓,它取材於希臘神話中的阿奚裏斯故事,表現阿奚裏斯與特洛伊羅斯的戰鬥,用線勾出騎馬的側麵形象,用線十分隨便,樹木是圖案式的,畫得十分富有韻律感。公元前530年的《鳥之墓》壁畫,表現占卜和喪葬的儀式,兩邊的牆上畫有競技、舞蹈的場麵,最生動的是左邊牆上的一對摔跤手,矮壯的個子,用力的肌肉,用黑線勾畫出眼睛、鼻子、頭發和胡須。這個時期的畫中還有狩獵、釣魚和風景場麵,都很真實生動。屬於公元前5世紀的壁畫是由一批被稱為“嚴格樣式的大師”們畫的,水平相當高。如公元前470年左右的《豹之墓》,後壁上畫著在灌木和花草中飲酒、舞蹈的男女,人物姿態生動,色彩鮮明,體現出一派春天的歡樂,手中的酒埻完全是希臘式的造型。公元前4世紀以後的《鬼之墓》,可能受到關於冥府世界的宗教影響,出現了鷹嘴、赤發、全身青黑的惡鬼。壁畫采用明暗法,具有凸凹的效果,這是繪畫技巧的重大進步。
共和時期的美術
羅馬共和政體起於何時,已經沒有明確的資料,早期的藝術,似乎與埃特魯裏亞文化並沒有直接的繼承關係,但至今發現的遺物甚少。所以羅馬美術史一般都從共和末期開始。共和末期的羅馬社會是極不穩定的,奴隸起義不斷衝擊著奴隸主的統治,貴族之間的內訌和爭權奪利延續不斷。羅馬美術幾乎都直接為這種政治鬥爭服務。建築在宣揚統治階級權威和直接服務於國家方麵,顯得特別重要。早在羅馬城形成的時候(傳說它是由被一隻母狼哺育成人的孿生兄弟羅慕洛和利姆尼建成的),帕拉丁山的圓形住宅就有筒形的天井和合理的下水道係統。公元前5世紀初的一些有意大利特點的神殿也多傾圯無存。公元前4世紀,為了應付戰爭的需要修建了從羅馬南下布林狄西的阿皮亞大道;公元前3世紀縱貫南北的道路網把首都羅馬和各主要城市直接連接起來;公元前2世紀羅馬城內的政治中心承襲泛希臘時代的習慣以廣場為中心,廣場周圍是公會堂、演說台、僧院和神廟。它的遺跡至今猶存。公元前179年建造的蓬·羅德大水渠,證明羅馬人把拱券技術用於橋梁和渠道的技巧,為了滿足羅馬貴族的享樂生活,這時還興建了許多豪華的住宅和別墅。
雕塑方麵,羅馬人同埃特魯裏亞人一樣,為死去的祖先作雕像。公元前146年羅馬征服希臘以後,羅馬貴族大量收集和複製希臘時代的雕刻,同時也模仿希臘的樣式雕刻紀念像和墓碑,這些肖像不僅外形酷肖,而且能夠揭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狀態,強調個性和氣質特點。在龐拜城遺城中發現的許多雕像均具有這種特點。現在可以見到的作品如:《凱撒》、《龐拜城某人頭像》、《演說者》及《捧著雙親頭像的羅馬人》等。
共和時期的繪畫,大約亦出自希臘畫師之手,在龐拜城遺址中發現不少宅邸內均畫有美麗的壁畫,內容題材十分廣泛,技巧相當成熟,雖然龐拜城的覆沒是在帝國時期,但其中不少作品年代較早,此外羅馬、拿坡裏等地也都存在一些有共和時期壁畫的古老宅邸,風格亦與龐拜的作品相似,將在帝國時期的繪畫一節中一起來介紹。
帝國時期的美術
公元前27年,執政官屋大維擊敗安東尼之後,就任羅馬帝國皇帝,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稱號,從此結束了羅馬的共和製度,開始了集權製的帝國時代。帝國時代的藝術,明確地表現出歌頌皇帝的武功和威力,誇耀皇帝的威勢和力量的社會作用。因而在藝術形式上也反對柔弱纖細的作風而表現出注重宏大氣魄的特點。屋大維本人曾力圖以古典盛期的希臘為楷模,要創造伯裏克利斯的雅典那樣繁榮的藝術,因而表現出古典主義的再生,此後的哈德良(公元117-138年)和謝維略斯時代(公元193-211年)也由於皇帝個人的提倡,出現過希臘古典的複興。但總的來說,羅馬藝術仍堅持其自身的特點,與希臘有著顯著的區別。
首先在建築方麵,帝國的羅馬出現了一係列足以與帝國的偉大業績相輝映的宏偉巨構,圍繞著羅馬市中心的帝國廣場,曆代皇帝都在這裏留下了自己的業績。至今還可以看到著名皇帝提圖斯的凱旋門、謝維略斯的大凱旋門、萬神殿、圖拉真紀念柱和馬可·奧裏略斯的紀念像等作品屹立在荒涼的廢墟之中。以下我們就幾件著名作品看羅馬建築的特點:
《科西姆競技場》,始建於皇帝威斯巴桑時代,完成於提圖斯時代(公元80年)。原先的設計是兩層,後來改建為四層。外牆高達48.5米,內部劃為5個座區,60排座位,能容納8萬觀眾。它是羅馬傳統建築技巧——拱券結構的典型作品,內部由筒形拱券和交叉拱券組成,外部可看到四層連續拱券,每層為80個券孔,底層用多利亞柱式,二層是愛奧尼亞亞柱式,第三層是科林斯柱式,最上一層是緊貼壁上的方形裝飾柱,二、三層立有100多尊雕象,現均佚散,每當節日,在四層的頂上升起鮮豔的彩旗,奴隸主貴族在這裏觀看殘酷的鬥獸和角鬥表演。
凱旋門是帝國時代十分流行的紀念性建築。在馬克西米大水渠和維斯塔神廟之間至今還保留著奧古斯都大帝的凱旋門,它在一個單拱壁麵上又嵌上一對科林斯式假柱和一個希臘式的三角破風,顯示出奧古斯都時代的希臘趣味。修建於公元90年的《提圖斯凱旋門》是帝國前期著名作品之一,它是為紀念提圖斯皇帝遠征猶太人的勝利而建的,在門洞內的浮雕上,表現了羅馬士兵把猶太人的國寶——七星聖燈抬回羅馬的情景。《謝維略斯凱旋門》(公元203年)和《康士坦丁凱旋門》(公元312年)均為三孔門,富麗堂皇,體現了帝國後期的矯飾傾向。
圖拉真(公元98-117年羅馬在位)皇帝在位時修建的圖拉真廣場建築群,包括議事堂、圖書館、神殿和至今仍聳立著的高36米的圖拉真紀念柱。它的設計者為中東出生的阿布羅德洛斯。紀念柱建於公元113年,盤繞柱麵的浮雕飾帶總長195米,表現圖拉真皇帝遠征達西亞人的故事,柱頂原來有圖拉真皇帝的銅像,後來被基督教會改為聖彼得的像。
哈德良(公元117-139年在位)時代最偉大的建築是羅馬的萬神殿。據說奧古斯都時曾由其女婿、大將阿格裏巴建造過,但後來毀於兵火。由於哈德良也是一個醉心於希臘古典的皇帝,這個建築完全承襲了奧古斯都的設計,體現了希臘與羅馬的融合。它的門廳由希臘式的三角山牆與列柱構成,正殿則是羅馬式穹窿形筒狀圓頂大廳。直徑33米,高42米。圓形牆壁分上下兩段,下段有列柱與壁龕,上段則有假窗,壁厚達6米。其內部空間之廣大、宏偉,在西方建築史上是空前的。
帝國後期,皇帝們爭相修建豪華的宮殿和別墅,誇耀自己的富有,在建築上也出現了被稱為“羅馬巴洛克風”的傾向。其代表如卡拉卡拉浴場、謝維略斯的別墅及貴族們的宅第和宮苑,都增加了優美華麗的裝飾性,呈現出一定的頹廢傾向。
雕塑方麵,奧古斯都時代的作品中最重要的紀念性雕刻是作於公元前13至19年間的《和平祭壇》,據說這是奧古斯都在完成了對高盧人和西班牙人的征戰,奠定了羅馬帝國的牢固基礎後,為表示和平時代的到來而建的。祭壇上部浮雕的內容是帝國功臣、元老和皇室的祭祀行列,莊嚴的步伐、優美的線條,顯然可以看出巴底農飾帶浮雕的烙印。正麵的浮雕被稱為《大地之母》,表現慈愛地撫育兒童的和平女神安詳地端坐在禾苗、家畜、水流和土地之間。祭壇下部的蔓草花紋,華麗豐富,彎曲纏繞的花草圖案富有東方色彩。
奧古斯都的雕像現存的有好幾件,都反映出古典的趣味。例如《作主教姿勢的奧古斯都》完全是古典前期表現在米隆和波留克萊妥斯作品中的那種漠然的表情。《戎裝的奧古斯都》(因其出土於普列馬波塔,亦名《普列馬波塔的奧古斯都》)表現全身武裝的皇帝舉手向軍隊發出號令,腳邊有帶翅的勝利神緊緊跟隨,構思和手法都令人聯想到菲狄亞斯在巴底農神殿內的《戎裝的雅典娜》。
《馬可·奧裏略斯騎馬像》,表現了帝國曆史上艱苦的一頁。這位皇帝在位時(公元161-180年),羅馬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身為哲學家的皇帝以斯多噶學派的內省、無為,消極地對待現實的矛盾。這座銅像雖然表現他騎在馬上的雄姿,但簡樸的衣著,瘦削的麵容,俯身下望而滿含憂鬱的神色,都深刻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是人像雕刻中的傑作。文藝複興大師米開朗基羅對這件作品評價很高,由他設計的卡比多列諾廣場,就將這件作品放在中央,至今迄立在羅馬市內。
肖像雕刻是古羅馬美術中取得最大成就的領域,它一方麵是由於埃特魯裏亞藝術的傳統,一方麵是羅馬藝術重視現實的指導思想共同作用的結果。帝國初期肖像雕刻的傑作如《阿格裏巴》《維斯帕西安》均顯示出對人物個性的深刻揭示。後來,在一般貴族和普通人的形象中,肖像藝術也不再象過去那樣粗陋,出現了不少好的作品。尤其在2世紀的一些普通老年、兒童、少女的頭像中,個性的表現具有十分出色的技巧,《高發婦人》《少女》《黑人》等人物的矜持、嫻靜、痛苦的情感,均溢於顏表。3世紀以後,肖像雕刻失去了初期那古典式的嚴正和2世紀時的細致。由於帝國政治的混亂,帝王的肖像中流露出他們殘暴、狠毒、奸詐的性格,出現了如《卡拉卡拉》《達劄》等有代表性的作品。
據米海裏斯在《美術考古一世紀》中的考證,在4世紀初的羅馬,公共雕刻之多簡直令人不能置信:30米以上的巨像有兩座,帝王和將軍的騎馬像有22座,還有80座鍍金像、73座黃金象牙像,3785座銅像,普通的大理石像不計其數。從龐拜和赫爾庫列姆遺址的發掘中,貴族宅邸有時一家就存有200座雕像的事實來看,這種描述是真實的。後來,由於東羅馬拜占廷的需要、中世紀蠻族的掠奪,以及曆代羅馬統治者的摧殘,到15世紀時,整個羅馬就剩下5尊大理石像和1座馬可·奧裏略斯騎馬銅像了。
繪畫的遺物有鑲嵌畫和濕壁畫兩種主要品種。1748年被發現、1860年全麵發掘的古城龐拜和赫爾庫列姆的遺址,提供了羅馬共和時代晚期和帝國初期壁畫原作的珍貴資料。這兩座瀕臨第勒尼安海的小城,是羅馬貴族休憩的場所。公元79年8月24日,附近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噴發的岩漿掩埋了包括這兩座城市在內的附近村鎮,許多建築和雕刻珍品被埋入地下。直到18世紀才被發現。
在龐拜和赫爾庫列姆的宅邸中,繪有大量壁畫,題材包括人物故事、林木鳥獸、花卉圖案和靜物風景等等。一般是在牆壁上以花邊組成一個外框,在裏麵安排畫麵,牆麵均有底色,構成強烈的裝飾效果。從事這種工作的多為希臘畫工,使用的也多為希臘粉本,除在希臘一章中已經述及的幾幅根據確有姓名的希臘畫家作品製作者外,在赫爾庫列姆還發現一幅畫在大理石板上的素描稿,記有“阿特納伊的亞曆山大”的署名。這幅畫上畫了5個玩球戲的婦女形象,前麵兩位蹲著,後麵3位站著,除頭發和衣服的部分花紋用濃重的調子外,全畫均為線描,線條優美嫻熟,造型準確生動,說明希臘羅馬畫師的造型能力已相當精確。龐拜發現的壁畫《酒神的秘儀》,是一幅長卷,在深紅底色上畫出施行法術的各種姿態的男女形象20餘人,基本上以明暗技法來表現結構。《采花的婦女》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上,身穿淡黃色長裙的婦女,背向觀眾,伸手采摘花朵,她那優美的姿態,配合著清淡的色調,增加了室內清爽宜人的氣氛。還有一幅取材於希臘神話的《赫拉克列斯與依法》,表現英雄赫拉克列斯在司掌文藝與音樂的仙女麵前受到感化的故事,這些作品據古羅馬文獻記載,不少出自希臘畫家之手,或搬用了希臘繪畫的粉本。其中,最能為我們提供希臘繪畫的真實模樣的作品,是拿坡裏博物館所藏的鑲嵌畫《亞曆山大在伊蘇戰勝波斯國王大琉斯三世》,畫麵的總長度約4米左右,希臘騎兵與大琉斯的騎兵正麵擺開,兩軍對壘。年輕的亞曆山大大帝從左方策馬奔馳,直取大琉斯三世,而站立在雙輪戰車上的大琉斯則掉轉馬頭,倉皇而逃。整個畫麵充滿了緊張而真實的戰鬥氣氛。除了構圖上巧妙地利用長矛林立以表現戰場之廣大外,人物形象的表現也極生動。波斯士兵頭上裹著長巾,特點十分顯著;希臘士兵頭戴盔帽也很有特點,大琉斯的馭手慌慌張張地一手拉緊韁繩,一手拚命揚鞭,神情十分真切。此畫的原作者之一的菲洛薩努斯,據說曾隨亞曆山大遠征,親身參加過伊蘇之戰,所以能畫得如此生動。
鑲嵌畫另一個較為出色的場所是羅馬郊外的卡拉卡拉浴場,不過其題材大多是動物和花草圖案。
這個時期還有用蠟畫法來作壁畫的說法,畫法是將顏料溶入燒融的蠟液中,畫家手持長柄鐵勺,隨時可以置於火上融化,這也可以說是油畫技法的最早的雛形。
總起來看,羅馬美術的各個領域,均表現出如下幾方麵特色:
1.建立在奴隸製專製政體上的羅馬帝國,生產力發展水平比希臘有更大的提高,統治階級對於美術的要求更加明顯地表現為宣揚個人權威的目的,因而羅馬美術的第一個特點便是它的功利性和實用性。
2.立足於這種功利的和實用的需要,羅馬美術重視寫實和個性的表現。這一點尤其在肖像雕刻中表現得十分明顯,藝術家對他所表現的人物,從姿態、動作、表情、衣著,直到發式都經過認真的斟酌和推敲。雕刻家對眼的表現,也不象希臘那樣忽視,他著力表現瞳仁,以傳達眼神,而洞察人物的性格。
3.由於奴隸主奢侈豪華的生活需要,羅馬美術在3世紀以後日益重視華麗的色彩和繁縟的裝飾效果,創造了許多精美的圖案,對後來歐洲封建宮廷影響很大。因而羅馬美術第三個特點便是它的裝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