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織工藝
17世紀歐洲的織錦壁毯工藝在追求豪華奢侈生活的富裕的王公貴族的提倡下,由無數優秀的畫家和織物師共同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的繁盛地是法國巴黎、佛蘭德斯的安特衛普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
路易十四世的宰相戈培爾曾於1662年將分散在巴黎的織錦壁毯作坊集聚起來,成立了宮廷性質的“戈貝蘭織物所”,負責人是宮廷畫家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brun,1619-1690),聞名於世的“戈貝蘭式花壁毯”(Gobelins tapestry)即由此而來。路易十四世時期的法國藝術活動均受到宮廷的製約,織錦壁毯工藝也不例外,當時戈貝蘭織物所的設計樣稿均由宮廷畫家製作,其中尤以勒布倫的樣稿為最。他的樣稿內容包括希臘神話、宗教故事和曆史事件,其中以表現路易十四世生涯的十四幅《國王的故事》和三幅《亞曆山大的故事》,以及《十二個月》等最出色,曆來被看作是巴洛克織錦壁毯工藝的珍品。當然,有些樣稿是在其他畫家協助下完成的。
現藏巴黎戈貝蘭博物館的《路易十四加冕式》是國王的故事中的一幅壁毯。作品中人物眾多,場麵壯觀。中央前部的地麵是在藍底上以金絲織成象征波旁家族(Bourbons)的紋章;右前方是身著紅色外套的馬薩林(Jules Mazarin,1602-1661)樞機主教,其後是路易十四世的母親和奧地利的王妃;居中的路易十四世也身著帶有象征性紋樣的服裝,周圍人物多著淺色服裝,並在同類色中顯示著明暗、濃淡的變化。作品的樣稿設計和製作工藝雖然都很成功,但一味模仿大型裝飾壁畫的表現而使織錦壁毯固有的藝術特征喪失了,這也是同時期織錦壁毯工藝共有的特點。
巴洛克時期大型的織錦壁毯是用豎機製作的。經線一般多用麻或錦,緯線則是絲或毛,並加金線或銀線。從作品中可以看出緯線起花的工藝已極為成熟,它較之經線起花更便於模仿繪畫的效果。尤其是當時的織物師已考慮到因壁毯質料的不同而造成光線反射的因素。在戈貝蘭織物所裏還製作了大量的寫實花卉紋樣的織錦壁毯,它同樣是以著名畫家的作品為粉本,構圖繁密,色彩豐富。特別是壁毯邊緣部位的裝飾紋樣更加華麗,與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壁毯形成了風格迥異的藝術特點,其目的顯然是為了增強建築物室內裝飾的效果。
17世紀佛蘭德斯和荷蘭的織錦壁毯工藝也相當興盛。繪畫大師魯本斯(R。Rubens,1577-1640)也為壁毯製作設計過精彩的樣稿,現藏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織錦壁毯《羅馬皇帝的故事》就是他所設計的。荷蘭畫家弗美爾(J。Vermeer,1632-1675)取材於羅馬神話設計的樣稿也很有特色。可見,當時織錦壁毯工藝所取得的成就是與17世紀歐洲高水平的繪畫藝術分不開的。
木工藝
在歐洲藝術發展史上,就整體而言,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在形式上比文藝複興時期要繁麗、豪華得多。然而,在木工藝方麵,特別是家具的設計製作上,則表現出與巴洛克式風格不盡相同的特征。
具有巴洛克式風格特征的木工藝製品首先是在17世紀20年代的佛蘭德斯出現的。盡管早期的橡木四門碗櫥和雙門供桌等家具仍采用文藝複興晚期的半附柱或螺紋托架等作為裝飾,但從其他一些家具廣泛利用天鵝絨或皮革包襯的情況來看,已具有巴洛克式家具的裝飾因素。特別是采用黑檀、紅木或其他染色木材製作鑲板、豎櫃、橫木或山形牆,更顯示出巴洛克式家具工藝的某些特色,同時在接榫、刳槽、雕刻和渦卷裝飾、莨苕葉飾上也都標誌著巴洛克式家具風格的成立。
較之佛蘭德斯,荷蘭的巴洛克式家具在外形設計上更顯單純、嚴謹,但在細部裝飾上仍然具有豐富華麗的效果。早期家具仍以橡木為主要材料,不過在框架裝飾部位已開始采用磨光的紫檀木和紅木等進口的貴重木材。後期家具以胡桃木代替橡木而成為主要材料,裝飾工藝也漸趨華麗,其中甚至不乏象牙等高級材料的鑲嵌裝飾,模塑帶飾等手法時而可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漆繪家具和雕刻屏風等家具已於17世紀末期在荷蘭出現,當時不少荷蘭家具的設計顯然受到中國明式家具的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表現在對中國式家具彎腿形式的模仿上。這樣的情況在歐洲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家具設計上也並不鮮見。
17世紀的路易十四世時期是法國家具工藝的鼎盛時期,在歐洲家具史上此時的所謂法國“豪華型家具”已在裝飾形式的發展上超越了巴洛克式的界限。
“豪華型家具”的種類繁多,其中常見的有碗櫥、珍品櫥和桌、椅、床、櫃等等,其上裝飾的紋樣有爵床葉形、槲橡、獅、羊和王家標記及路易十四世的文字組合等等。家具的邊、角多采用包銅處理,它不僅可以保護精致的貼木麵,也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貴重的家具還利用象牙、龜甲、金屬和珍木等材料進行鑲嵌裝飾,有的甚至還采用人體浮雕或青銅鑄像加以裝飾,效果精細奢麗。
安德列·夏路·布爾(Andre Charles Bourd,1642-1732)是路易十四世時期最優秀的家具工藝家,長期在宮廷任職。他早期的作品常采用五彩木片作花鳥圖案鑲嵌裝飾。1680年左右,他創造了一種所謂“布爾鑲嵌法”,即將金屬片和龜甲重疊在一起,刻成一樣的圖案,然後鑲嵌在櫥櫃家具的表麵。這種鑲嵌法曾對法國其後的家具工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連鄰國的家具工藝家也紛紛仿效。作為一個優秀的家具工藝家,布爾不僅擅長鑲嵌技法,同時也掌握了完美的木工和包銅技藝。
路易十四世時期“豪華型家具”在桌、椅、床的設計反映最為明顯。當時椅子的設計樣式繁多,在宮廷裏要按地位和身份來規定椅子的樣式。總之,17世紀法國的家具工藝是取得了獨特成就的,盡管它是更多地表現了宮廷工藝美術豪華繁縟的某些特點,但在設計或製作工藝方麵都是相當卓越,並具有一定的影響。
德國巴洛克式家具工藝風格的確立是在17至18世紀之交的階段,南部家具不僅在設計上注重優美曲線的運用,而且實木和貼木的模塑技藝都已達到較高水平,著名的法蘭克福式碗櫥就集中體現了這樣的成就。北部的漢堡式雙門或四門大型碗櫥也很有特色,它模仿建築式半附柱、柱頭,飾帶和山形牆作為主要裝飾手段,但都以莨苕葉飾和花果雕飾破除了裝飾的沉重感。此類櫥櫃在北部地區的流行相當廣泛。
另外,德國家具在17世紀末期也與荷蘭一樣受到中國明式家具的影響,其最為明顯地表現在傳統的後扭式直腿為中國式的彎腿所代替,同時也出現過一些受中國家具啟示而創作的漆繪家具。
英國巴洛克式家具工藝的興起和繁盛的時期是在英王查理二世(Chades Ⅱ,1630-1685)和安妮皇後之間的半個世紀中。早期的家具一方麵是受荷蘭影響在民間流行的風格素樸的胡桃木家具,另一方麵是具有奢華精美風格的宮廷家具,二者都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宮廷家具多用珍木製成。並采用透雕細工、貼金花飾或垂花雕刻等精致的裝飾手法,而且大多以天鵝絨或織物包襯,從而在裝飾繁華的程度上絕不亞於法國的家具。
威廉三世(William Ⅲ)和安妮皇後時期英國巴洛克式家具更多地呈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格,其中以貼木技術和鑲嵌細工最為傑出。此期的鑲嵌細工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在黑白底子上的黃褐色木或象牙為材料,作各種花鳥紋樣的鑲嵌裝飾;另一種是以黃色貼木為底,用深褐色木材作精細的蔓藤花飾鑲嵌,兩種鑲嵌形式的共同特點就是紋樣繁密、色彩高雅和技藝高超,往往是鑲嵌紋樣與底水平高,毫無凸凹、粗疏之感。
英國巴洛克式家具的種類相當豐富,除了常見的櫥式寫字台、四門碗櫥、五鬥櫥和珍品櫥以外,還有圓形折疊餐桌和八腿門廊陳列桌等等。
17世紀,作為巴洛克風格發源地的意大利已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的各個方麵都逐漸喪失了昔日的全歐中心地位。盡管如此,意大利的巴洛克式家具工藝的發展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它最明顯地表現在興盛時間較早,從而對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巴洛克式家具工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許多藝術家曾應聘在各國宮廷任職,它創造的典型的巴洛克式裝飾紋樣,即卷軸和莨苕葉形裝飾等在各國都有效仿;尤其是以羅馬為中心的宮廷巴洛克式家具風格直接影響到法國路易十四世家具的設計和製作。另外,意大利巴洛克式家具也具有獨自的風格特征,它常常利用外形的對比、技藝的工細和效果的豪華來獲得較強的裝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