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於15世紀的尼德蘭畫家還有羅吉爾·凡·德爾·維登(1399年-1464年)和德爾克·波茨(約1415年-1475年)。維登留下來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後的審判》和《一個年輕的婦女肖像》等。波茨的重要作品是為魯汶市聖彼得教堂繪製的祭壇畫《最後的晚餐》,此畫被認為是當時尼德蘭繪畫中在宗教題材裏表現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波茨的重要作品還有《布拉台林祭壇畫》和《基督在西門家》等。
15世紀末至16世紀,尼德蘭繪畫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出現了吉羅姆·包西和彼得·勃魯蓋爾兩個著名畫家。
包西(1450年-1516年)的藝術在當時尼德蘭的繪畫中獨樹一幟。當時一般尼德蘭畫家特別注意平整細膩的畫風,注意形象的如實描寫,包西卻通過幻想的漫畫式的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獸影射諸如天主教、高級僧侶、神學家、封建主等人物,對他們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包西的作品現存三十多幅,其中著名的有《切除結石》、《愚人船》、《魔術師》、《幹草車》、《聖安東尼的誘惑》等。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畫家的藝術特色,那就是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又和藝術家本人的幻想相結合,寫實性的表現手法與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緊密結合。
勃魯蓋爾(1525年-1569年)的藝術產生於16世紀60年代尼德蘭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醞釀和爆發時期。他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是尼德蘭惟一廣泛而深刻的描寫了在異族壓迫下的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的生活和鬥爭的畫家。他早期創作了大量的充滿奇異幻想和諷刺辛辣的寓意畫,表現出受包西的影響,這類作品有《七項罪狀》、《正義和博愛》、《尼德蘭諺語》、《兒童遊戲》、《發瘋的格列特》等等。成熟期的作品以描寫農村景象和農民的生活為主,《農民的舞蹈》、《農民的婚禮》是他成熟期描寫農民的代表作品。作品刻畫了尼德蘭農民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們充沛的活力。
勃魯蓋爾在農村題材的作品中,尤為注重風景的描繪,這一點使他為發展尼德蘭獨立的風景畫做出了貢獻。勃魯蓋爾喜歡選取全景式構圖,描繪尼德蘭農村美麗純樸的田園風光,因而他的風景畫意境開闊,真實動人。1565年,他創作了6幅按季節劃分的田園風景畫,其中一幅已經遺失,存下的5幅是《收割幹草》、《收割》、《牧歸》、《X雪中獵人》、《暗曰》。這些作品表現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風光和農民的勞動,情景交融,充滿生機。
勃魯蓋爾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在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者的鬥爭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戰鬥。為了表現西班牙士兵把革命者綁赴刑場,他畫了著名的《基督背負十字架》;為了揭露侵略者在尼德蘭農村中的苛捐雜稅,他畫了《伯利恒的戶口調查》;為了控訴西班牙統治者對以“破壞聖像運動”為旗幟的尼德蘭農民起義的殘酷鎮壓,他繪製了《伯利恒嬰兒的虐殺》。1568年,勃魯蓋爾又創作了《絞刑架下的舞蹈》、《懶漢之國》和《盲人》三幅充滿激情和富有教益的作品。《絞刑架下的舞蹈》歌頌了森林遊擊隊“林中乞丐”的戰鬥生活與樂觀主義精神,《懶漢之國》善意地諷刺了那些無憂無慮地躺在樹下,沉溺於甜蜜夢幻之中,對革命鬥爭抱消極態度的人們。《盲人》則警告人們要注意革命鬥爭中可能出現的盲目因素。
勃魯蓋爾是尼德蘭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也是尼德蘭文藝複興的偉大殿後軍。他的藝術不僅發展了凡·埃克兄弟和包西的藝術成就,也深刻地影響了1579年荷蘭獨立後的荷蘭和弗蘭德斯美術。
德國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
德國的文藝複興發端於15世紀。從15世紀開始德國美術才有了較快的發展,而15世紀中期以前。德國美術的各個方麵都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意大利和尼德蘭,其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德國的封建割據阻礙了藝術的發展,在14世紀到15世紀,德國的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在個別部門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但是,德國仍處在封建割據的狀態。300個諸侯國與帝國的自由市都使戴皇冠的統治者並沒有實際的權力。國家的不統一阻礙了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德國缺乏富有的藝術讚助人。為了滿足廉價的宗教藝術的需要,德國的版畫藝術作為偉大的圖畫藝術中較廉價的一種畫種得到發展是不足為奇的。
德國15世紀至16世紀間,經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但政治上仍處於封建割據的狀態,從而導致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教皇、主教、上層僧侶等特權階層竭力用他們的職權增加收入,生活奢侈淫逸。因此德國的社會矛盾便集中地表現在反教會的鬥爭上。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也首先向教會展開了鬥爭。
16世紀初,德國以宗教改革運動的聲勢,掀起了大規模的思想文化的變革要求。德國的人文主義者針對經院哲學進行發難,予以無情的批判。他們用現實主義世界觀去解釋《聖經》,並依實驗科學為依據,抨擊神學的反科學性。這種把基督教思想與古代世界的哲學聯係起來研究的結果是,給各地的宗教改革運動播下了種子。1518年,德國終於爆發了宗教改革運動和偉大的農民戰爭。在強有力的社會風暴衝擊下,德國的文藝複興從開始形成而達到極盛時期。肖像畫與風景畫開始作為獨立的畫種出現,尤其是版畫藝術達到了當時歐洲的最高水平。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1471年-1528年)是德國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他多才多藝,學識淵博,不僅是油畫家,還是版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在建築與繪畫理論方麵都有著作出版。丟勒1471年出生在德國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潮的中心地和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城市——紐倫堡,他的父親是紐倫堡的一個鐵匠。丟勒從小喜歡繪畫,後隨畫家胡爾蓋莫特(1434年-1519年)學習繪畫。他曾兩次去意大利旅行,又去過德國各地和尼德蘭一些著名的城市。在意大利,丟勒極為佩服曼坦尼亞的強有力的藝術。回到紐倫堡以後成為一個畫家,畫了《自畫像》,創作了《啟示錄四騎士》、《死神和騎士》等木版畫。他的《自畫像》上的很濃密的頭發的畫法,使威尼斯的大師喬凡尼·貝利尼大為驚歎地說:“丟勒那個人畫頭發,大概是用特殊的畫筆吧!”
丟勒的畫,堅實、縝密、嚴肅,他把中世紀為印刷《聖經》而延續下來的木刻圖畫,提高為具有高度藝術性的版畫藝術。為此,丟勒在藝術史上獲得了崇高的榮譽。丟勒一生創作的版畫眾多,最著名的是他的14幅版畫《啟示錄》。
《啟示錄》是基督教《聖經新約》中最後一卷。它充滿了恐怖的奇想,大概是為了告誡信徒如不篤信基督就會遭到懲罰。丟勒利用這個題材暗示基督教會和15世紀德國封建統治階級給人民造成了饑荒和災難。其中的《四騎士》便形象地體現了這一點。那4個象征著勝利、戰爭、饑餓和死亡的騎士,正無情地踐踏著倒在他們鐵蹄下的人群。這幅作品充分反映了丟勒對待封建統治和基督教會的態度。
在油畫方麵,《四聖徒》是丟勒晚年的傑作。這是一幅為他的家鄉紐倫堡市政廳繪製的作品,描繪了耶鮮的四個門徒:約翰、馬太、保羅和彼得。這幅作品賦予這些人物以極其莊重有力的造型和強烈的個性。
格呂內瓦爾德(1460年-1527年)是與丟勒幾乎同時期活躍在德國畫壇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藝術家為職業開始。並成為美因茲大主教的宮廷畫家。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依塞哈姆祭壇畫》。其中的《耶穌被釘十字架》、《受胎告知》、《聖母子》和《耶穌複活》等宗教題材的繪畫,滲透了人間的愛和悲痛的情感。格呂內瓦爾德的繪畫色彩強烈,尤其善於對畫麵中的光進行處理。他並不強調一個光源,而是根據畫麵的具體需要,靈活地使光在畫麵上起著特殊的作用。他對光和色的處理對17世紀歐洲繪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16世紀上半期的英國畫壇上惟一可以與丟勒的藝術成就相提並論的繪畫大師是漢斯·賀爾拜因(1497年-1543年)。他生於奧格斯堡,父親也叫漢斯·賀爾拜因,為了和父親區別,因此加上“小”宇,稱小漢斯·賀爾拜因。他像丟勒一樣,具有思想家的風度。他是16世紀德國最重要的肖像畫家和裝飾藝術家之一。其中以肖像畫的成就最為後世推崇。1526年,賀爾拜因經過著名學者埃拉斯謨的介紹,到英國結識了人文主義者托馬斯·莫爾爵士,並受英王亨利八世的賞識,成為宮廷畫家。在那裏他畫了傲慢殘忍的亨利八世和他的廷臣們,畫了王後貴婦及宮女,還畫了幼年時期的愛德華六世。賀爾拜因一生肖像畫作品很多,他的肖像畫作品生動地描繪了16世紀各種人物形象、服飾和性格。在眾多的肖像畫中,以《托馬斯·莫爾肖像》和《埃拉斯謨肖像》以及畫家在第二次去英國前為妻子兒女所畫的肖像畫《藝術家的妻兒》最為著名。在《埃拉斯謨肖像》中,畫家突出了人物沉著含蓄、親切莊重的性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文藝複興時期的學者的典型。在《藝術家的妻兒》中,他非常敏銳地抓住了對象的性格特征,所有次要的部分都被處理在大塊暗色調中,使人物的形象顯得更為突出,充分抒發了他對妻子和兒女的真摯感情。
另外,賀爾拜因作為英國的宮廷畫家,對於英國的繪畫,特別是肖像畫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543年秋,英國倫敦瘟疫流行,年僅46歲的賀爾拜因染病而死。
總觀德國文藝複興繪畫,共形成了兩個高峰,一個是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前後的以丟勒和格呂內瓦爾德為代表的高峰,一個是16世紀中期以賀爾拜因為代表的高峰。自賀爾拜因以後,德國畫壇由於封建勢力的加強和反宗教改革運動的沉重打擊,開始進入了低潮階段。
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
法國文藝複興較之意大利相對遲緩,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法國缺乏政治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14至15世紀末,爆發了英法百年戰爭,戰爭的結果,法國得到了完全的獨立和統一。15世紀的政治缺乏統一導致社會的不安定。從而影響了藝術的發展。其次,法國是哥特式建築藝術的故鄉,它擁有歐洲最優美的哥特式建築。這一中世紀的傳統無論在宗教建築還是在世俗建築中都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藝術的發展。再次,法國人缺乏意大利那種深厚的古典主義傳統和複興古典文化(建築)的意識。
15世紀,法國美術受到意大利和尼德蘭的影響開始發展起來。產生了亞威農畫派。亞威農畫派的著名代表畫家是活躍在1444-1466年之間的安蓋拉·夏隆東,關於他的生平現在知之甚少。根據他的作品表明,他最初在愛庫斯,是後來才定居亞威農的。現存奧爾良·萊塞農療養院的《聖母戴冠》是他的代表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筆下的瑪利亞和其他人物都帶上了人間的自然感情,風景的表現也趨向寫實,使畫麵帶有真切和生動的感覺。
以布爾日為中心的盧瓦爾河,14世紀以來和亞威農一樣是法國美術的一大中心。在這裏以手抄本插圖和教堂玻璃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國藝術在15世紀下半期成就卓然,圖爾的讓·富蓋(1420年-1480年)的繪畫作品使法國藝術別開生麵。他的成就代表了法國早期文藝複興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富蓋出生於法國中部地區的圖爾,在那裏度過了青年時期。1440至1445年旅居巴黎,1445年到1447年他去了向往已久的意大利,在羅馬逗留了兩年的時間,曾畫過尤金四世的肖像。1448年他重新回到圖爾,受到查理七世的青睞。1475年,他榮獲了畫家之王·的稱號。
富蓋的繪畫創作吸取了意大利藝術的理想化和裝飾性的表現,又學習了尼德蘭的寫實精神,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風格。他既畫《聖經》插圖。也畫貴族和僧侶的肖像。他的肖像畫真實地刻畫了各種不同性格和其內在精神狀態,形神兼備。代表作有《查理七世肖像》和《居文納·德茲·尤桑肖像》等。他的宗教題材的畫,充滿了人間世俗的情感。代表作有《聖母與天使》。這幅作品中的聖母是按照查理七世的寵妾來描繪的,她袒露著胸部,披著貂皮鬥篷,十足的一貴婦人的打扮。
富蓋曾致力於袖珍畫的創作,並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創作的《祈禱書》顯示了他在袖珍繪畫方麵的傑出才能,也是它袖珍藝術頂峰時期的作品。他具有故事性描繪的能力,整個畫麵的空間處理和人物的動態表情的刻畫都十分成功。他的《審判阿朗鬆公爵》也取得了上述作品同樣的成就。
進入16世紀初,活躍在法國畫壇上的畫家大都是富蓋的後繼者。其成就並不很大。16世紀中期,法國的肖像畫在富蓋的肖像畫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多少代表了16世紀法國繪畫的藝術成就。重要的代表畫家是讓·克魯埃和他的兒子弗朗索瓦·克魯埃。
讓·克魯埃(1485年-1540年)終身從事肖像畫創作,其代表作品是法國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約姆·彼特》以及《法蘭西斯一世像》等,畫麵顏色閃閃發亮,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技巧。
弗朗索瓦·克魯埃是讓·克魯埃的兒子,他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肖像畫作品。代表作有《藥劑師比爾·居特》、《查理九世像》、《亨利二世像》和《奧地利的伊麗莎白像》等。
在這些作品中,畫家經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把帝王及其家屬及男女貴族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麵前。克魯埃父子的繪畫以造型準確,嚴謹和優雅為其特色。
16世紀末,由於30年的宗教戰爭,法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法國出現偉大的繪畫藝術是在巴洛克時代以後。
西班牙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
西班牙美術上的文藝複興發端於15世紀。這個世紀的繪畫藝術是在尼德蘭和意大利文藝複興繪畫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但其成就不大。
西班牙從16世紀開始,在繪畫藝術上有了一定的發展。就整個16世紀來說,其藝術的總體麵貌如下:
首先,它不同於意大利,缺乏雄厚的人文主義思想基礎。人文主義不能在西班牙紮根的原因,在於西班牙的王權、貴族和教會的勢力太大,資本主義發展卻又先天不足。
第二,由於宗教裁判所的幹預,西班牙藝術中很少有裸體畫,特別是對女性裸體的描繪。
第三,西班牙繪畫主要有兩方麵的題材:一是歌頌國王貴族和帝國曆史的,另一是描繪宗教故事的題材。
第四,西班牙藝術品的訂貨人也隻有兩大家:國王貴族和教會。
第五,由於西班牙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反映在文學藝術上的對立也十分尖銳。為貴族和為平民的藝術並存。後來的卡拉瓦喬主義能在西班牙流行就是此因。
15世紀和16世紀上半期的西班牙畫壇上,尚未出現一個全歐意義的大畫家。16世紀下半期。西班牙出現了著名的畫家埃爾·格列柯。由於格列柯的出現,西班牙的繪畫開始進入黃金時期。並從此在歐洲畫壇占有了重要地位。
格列柯(1541年-1614年),原名多米尼柯·特奧柯波羅斯,他的故國是希臘,因而人們稱他為格列柯,意即希臘人。格列柯出生在希臘的克裏特島,這裏曾深受拜占庭文化藝術的影響,所以他在修業階段主要是從事聖像畫的創作。大約1566年,他離開故鄉來到威尼斯。在這裏他開始接受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使他的創作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1570年,他又來到了羅馬,此一時期,他除了宗教題材外還畫了一些風俗性繪畫。1577年他離開意大利到了西班牙,後長期定居在托萊多城。托萊多城是西班牙沒落貴族聚居的地方。格列柯懷才不遇的心情與當地舊貴族沒落情緒取得了合拍。在格列柯的作品中經常反映出苦悶、沉思、懷疑和騷動不安的情調,這是與他所處的時代、社會有關。
格列柯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畫家,但也是一個在思想上充滿矛盾的畫家。他不滿意西班牙上層社會,但又無法從貴族的圈子裏走出去和下層人民接觸。他用一雙悲劇的眼睛注視著現實,這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悲劇般的力量。格列柯的著名作品是《奧爾加斯伯爵的埋葬》。這幅作品是格列柯受托萊多聖多米教堂的委托而繪製的,題材來源於中世紀的宗教傳說:當奧爾加斯伯爵下葬時,奧古斯金和斯捷蘭兩位聖者身著法衣,從天而降,為伯爵送葬。畫麵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是黑色帳幕般的。烏雲密布的天空,天主和聖徒們迎接著伯爵即將升天的靈魂,下部是以托萊多真實人物為模特兒,從他們各自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對死亡充滿了恐懼,對奇跡充滿了驚異,從而反映出畫家苦悶的思想情調。於是天空和地界、現實和非現實的表現融為一體。在人物造型上,他采用故意誇張拉長的身軀。在色彩上,他用藍、綠、黑和土黃組成一個陰冷的色調。使整個畫麵給人一種騷亂不安的淒楚肅殺的感覺,充斥著神秘主義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