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17世紀歐洲繪畫(2 / 3)

凡·代克一生從事過宗教畫,神話畫和風景畫,但他主要是作為一個肖像畫家活躍在佛蘭德斯畫壇。他一生創作十分勤奮,在其42年的歲月中,竟然創作了1500件藝術作品。他的肖像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早期的肖像畫體現出16世紀尼德蘭肖像畫的傳統,比較樸實。後期的肖像畫由於主要是描寫宮廷貴族而風格典雅華麗。

凡·代克多數肖像畫作品都是半身像,有的甚至還加上特定的環境描寫。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查理一世行獵像》、《紅衣主教班提沃格裏歐像》、《喬·庫爾賽·尼肖爾多和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和他的子女》以及《親王威廉二世及其未婚妻》等等。

凡·代克在繪畫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繪畫藝術對西歐繪畫的發展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他的肖像畫直接導致了英國雷諾茲和庚斯博羅等人的肖像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是英國派肖像畫風格的創始人。

具有民族藝術傳統的畫家約爾丹斯

約爾丹斯(1593年-1678年)是一個風俗畫家。他生於安特衛普,比魯本斯年幼15歲。但卻和魯本斯先後同窗,從師過阿達姆·凡·奴爾特,並與老師的女兒結成良緣。他在奴爾特工房裏學畫時,魯本斯已經成為名震畫壇的藝術大師。他與魯本斯是遠房親戚,並是終身的摯友。他於1615年成為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會員,此後開始了一係列獨立的藝術活動,後來接受魯本斯的邀請,與其合作完成過重要的創作任務。如在1634至1635年間。他曾受邀參加了裝飾布置佛蘭德斯繼任執政斐迪南主教親王入城式的工作;於1637年至1638年間,他還參加了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狩獵宮繪製油畫的工作。在和魯本斯的合作中,約爾丹斯很少受魯本斯的影響而較多地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約爾丹斯和魯本斯不同,他不畫迎合宮廷貴族的畫。在繪畫藝術上走向了與魯本斯不同的藝術道路,其主要藝術成就表現在繼承和發揚了佛蘭德斯風俗畫派的傳統。他熱愛自己的家鄉,也從未離開過安特衛普,他在自己的民族藝術的傳統中汲取營養,忠實地繼承和發展了佛蘭德斯素樸的寫實傳統。他的作品雖然大多取材於神話傳說,但他卻以故事的形式反映了當時民眾生活的情況。他的具有風俗化性質的作品在當時頗受中產階級和農民的歡迎。

約爾丹斯的代表作有《薩提爾在農家作客》、《豐收》、《豆王的節日》等。描寫佛蘭德斯的民眾生活,充滿生活情趣和樂觀主義。自約爾丹斯以後,佛蘭德斯就沒有出現過什麼特別傑出的畫家,而美術的中心也逐漸轉移到荷蘭去了。

17世紀荷蘭繪畫

1609年荷蘭共和國的獨立,促進了荷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繁榮,使17世紀的荷蘭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17世紀的荷蘭。沒有其他國家那樣強大的宗教勢力,是宗教信仰和學術思想比較自由的地方,新思想、新文化廣泛傳播,科學技術十分發達,在數學、天文學、生理學和光學等領域出現了一係列的發明創造。在美術方麵,由於荷蘭人民信奉新教(加爾文教),使具有資產階級特色的新教荷蘭藝術,與舊天主教的佛蘭德斯的藝術形成對照,所以17世紀的荷蘭畫派獨具風貌。荷蘭人生活簡樸,工作勤奮,在藝術上不愛巴洛克那套過分華麗的東西。由於新教儀式主張簡約,不準在新教的教堂內設置雕塑和繪畫,所以人們不再需要壁畫和大型繪畫,於是小型而精致的油畫就普遍地發展起來。在荷蘭繪畫中很少有宗教題材的巨幅壁畫,而大多是描寫家常小景、眼前風光的小幅油畫。這種油畫最適於發揮“焦點透視”的長處,也適於表現目光所接的明暗和色彩,所以在荷蘭畫家中那些善畫小畫的人,被稱作“荷蘭小畫派”。

就荷蘭17世紀的藝術風格來說,它是現實主義風格。其形成期是30年代以前,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物畫家哈爾斯;40年代到60年代是荷蘭繪畫藝術的全盛時期,也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大師倫勃朗的藝術創作的黃金時代和風俗畫家維米爾的藝術活躍期;從70年代開始,荷蘭繪畫藝術由於資產階級統治的影響和幾位現實主義大師的去世,已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光輝,而走上了脫離生活的學院派道路。

由於17世紀荷蘭的主要畫家代表是倫勃朗,因而有人稱其為“倫勃朗的時代”。

荷蘭畫派的奠基人——肖像畫家哈爾斯

弗朗斯·哈爾斯(1581年-1666年)是17世紀荷蘭傑出的肖像畫家和風俗畫家。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他生於一個服裝工人家庭。早年從師卡·凡·曼德爾學畫。1601年或1611年他加入哈勒姆聖路加公會。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荷蘭的港口城市哈勒姆度過的。當他作為畫家開始獨立創作時。正是荷蘭人民革命鬥爭獲得勝利之初,荷蘭共和國正處於蓬勃向上繁榮發展的時期。

哈爾斯一生主要從事於肖像畫創作,在他的早期和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現了荷蘭市民健康、愉快、充滿生命力的形象,從20年代到30年代,他廣泛地描繪了荷蘭各階層的人物,如軍官、市民、音樂師、酒徒、少女、孩子等各色人物,優秀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騎士》、《彈曼陀林的小醜》、《吉卜賽女郎》,《揚克·蘭普和他的情人》等。

哈爾斯刻畫人物時,特別注意麵部表情,善於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使畫麵生動活潑,決不矯揉造作。雖然多為單人半身肖像,卻常常使人聯想到畫麵之外還有其他人物,構成一個情節,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

哈爾斯除了畫單人肖像外,還創作了一些團體肖像畫,除了同樣體現他荷蘭人健康快樂的一麵外,還表現出他善於打破團體肖像畫的拘謹、呆板的局限,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場麵,如《哈勒姆聖喬治市民衛隊軍官們的宴會》。

哈爾斯晚年幾乎被人們所遺忘,十分孤寂。甚至連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藝術家也對他是陌生的。1666年9月1曰,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貧困和寂寞中離開了人間,被埋葬在哈列姆的巴波大教堂裏。

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倫勃朗(1606年-1669年)

倫勃朗是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也是17世紀整個歐洲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肖像畫、風俗畫、曆史畫和風景畫大師,幾乎擅長於繪畫藝術的一切表現形式、油畫、版畫、素描尤為精到。他在藝術技法上的探索和藝術風格的形成方麵對歐洲的繪畫藝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時空範圍。他與魯本斯和委拉斯凱茲一起被稱作為歐洲文藝複興和近代繪畫的承前啟後的大師。

倫勃朗於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萊登市的一個磨坊主的家庭。最初在萊登大學學習法律,後轉而學畫,曾先後向畫家斯威楞伯格和拉斯特曼學習繪畫,後吸收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方法加以發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他在早期畫了一些以《聖經》故事和希臘神話為題材而加以世俗化的油畫和腐蝕版畫,並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鉛筆素描、鵝毛筆結合著毛筆的素描。1632年他遷居阿姆靳特丹,因創作《杜普教授的解剖課》而一舉成名,並和一個貴族女兒莎士基亞結了婚,過了10年幸福的生活。這個時候他在藝術創作上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創作了《畫家和他的妻子》、《基督受難》、《聖家族》、《基督被抬下十字架》和《丹娜依》等一係列作品。

到30年代末期,倫勃朗的藝術追求與荷蘭權貴階層的要求之間產生了矛盾,在1642年,倫勃朗的妻子去世了,這使畫家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的藝術追求與荷蘭權貴階層之間的矛盾表現了出來,他的巨幅作品《夜巡》遭到了訂件人的反對。然而這幅油畫作品具有獨特的曆史畫性質,並引起人們對於不久之前的荷蘭人民解放鬥爭的回憶。在這個時期,倫勃朗的創作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40年代的創作,在性質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喪失了早期作品的生機勃勃與激動人心的特點。倫勃朗畫那些非常安靜,人物畫得很小的《聖經》故事畫。同時繼續創作他的肖像畫與風景畫。這一時期倫勃朗的油畫特點,是明暗調子的豐富與微妙和溫暖的色彩。

50年代倫勃朗創作了許多他所創作的最出色的心理描寫的肖像畫,擅長以概括的手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60年代是畫家生活最困難的時候。由於訂貨日益減少,畫家幾乎毫無收入。盡管幾百年後的今天,他的一幅畫已經是價值連城,一幅版畫也值三百萬美元,但是在當時,他的畫有時隻能賣兩盾一幅,有的隻能換取一罐水酒。1662年他的後妻斯托費爾斯也逝世了,六年後他的愛子蒂士斯也離開了人間,年過花甲的老藝術家已是心力交瘁,在生活的不斷打擊下日趨衰弱了,由於視力的衰弱。也幾乎完全放棄了銅版畫的創作。倫勃朗在這個時期裏喜歡用蘆葦筆畫素描。但是,此期生活和事業的不幸遭遇,並沒有摧毀倫勃朗的堅強意誌和無限的創造力,相反地。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就是在這些艱難的歲月裏創作出來的。如《呢絨商同業工會的理事們》、《大衛在索羅門前彈琴》、《浪子回家》等。

在倫轂朗一生的作品中,他的油畫藝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這隻是畫家藝術創作的一個方麵,因為他的版畫和素描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幾乎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素描和版畫作品,他的著名的版畫作品有《三棵樹》、《三個十字架》、《浮士德》等。

倫勃朗給予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17世紀現實主義的大師,他一生勤奮,創造性的勞動從未間斷。雖然他的很多作品已經遺失,但今天仍保存了他500幅左右的油畫,將近300幅蝕刻版畫和1500多幅素描。

風俗畫家維米爾

維米爾(1632年-1675年)是荷蘭著名的風俗畫家,也作肖像和風景畫。維米爾與哈爾斯、倫勃朗被認為是17世紀荷蘭繪畫的三個重要的代表人物。

維米爾出生於荷蘭德爾夫特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經營一家客店並兼做賣畫的生意。1653年維米爾加入德爾夫特市聖路加公會成為正式畫家。1663年和1669年兩次被選為該會會長。他在美術史上曾被稱為“謎一樣的畫家”。自從他去世後,他的名字一度被人們遺忘,直到19世紀中葉的馬奈一代人,才重新發現了他,此後,他的名聲在20世紀越來越高,被人比喻為“沉睡了兩個世紀的司芬克斯”。

維米爾一生隻留下35幅油畫作品。但是在這為數不多的作品中。卻有不少精品之作。維米爾的油畫作品以風俗畫為主。最初,他主要從事宗教和神話題材的大場麵的繪畫製作,後來才從事肖像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並在風俗畫上顯示了特別的才能。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婦女》、《包頭帕的少女》、《做花邊的女子》、《畫家和他的畫室》等。

維米爾的藝術具有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他是表現寧靜生活的詩人。描繪光影變化的大師。他不用明暗法去強調戲劇性效果。而是減弱它的對比強度,用以造成微妙的光影變化和空間感,達到抒情的目的。他的作品多以市民家庭婦女為主角,描繪她們的日常生活,富於生活情趣。但他又區別於當時盛行的荷蘭風俗畫,無意於情節上引人入勝,而是著力通過生活場麵發掘詩意,頗能以樸實真摯的抒情風格打動人心。他是一個生活恬淡、安貧樂道、樂於繪事的藝術家。他的繪畫喜歡用藍、黃兩種色調,喜歡表現漫射光線的微妙變化,它使畫麵不僅充滿空間感,而且給狹小天地上抹上一層抒情的色彩。明亮而溫暖的陽光給人以寧靜和愉悅之感。除光線和色彩外,他的造型也有獨到之處,他注重用大色塊描繪近於幾何形的大形體,而不屑在細節上作纖毫畢露的刻畫,給人以渾成大器的印象。可以用“簡潔洗練,樸實凝重”八個宇加以概括。和荷蘭小畫派的畫家相比。他在藝術成就上顯然要高得多。

荷蘭風景畫家路伊斯達爾和霍貝瑪

路伊斯達爾(1628年-1682年)是荷蘭卓越的油畫家和版畫家,17世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一。

路伊斯達爾出生在哈雷姆城,曾受過叔父薩洛蒙·路伊斯達爾(1600年-1629年)的熏陶。曾遊曆德國和荷蘭等地。1665年到阿姆斯特丹,在藝術上深受倫勃朗的影響,一生創作了約500幅風景畫,但這並沒有改變他貧困的境遇,晚年死於救濟醫院。他的死幾乎無人知曉,他的作品也直到18世紀才得到應有的承認。路伊斯達爾在他早期的風景畫中。就已經顯示出他是荷蘭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的繼承者。他喜歡描繪海洋、平原、農村等景色。在一些采取低透視構圖的作品上,生動地表現出荷蘭田野的優美,他的作品以構圖氣派宏偉,描繪精致而凝重著稱。代表作品有《風車》、《愛格孟特鄉村風景》、《猶太人基地》等。畫家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表達了對自己鄉土的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情。

路伊斯達爾的風景畫上,光具有銀灰的稍冷的色調。這種光使得他的繪畫具有一種心平氣和的情緒。他雖然不描寫古代題材,但他的作品卻體現了古典作品的美麗。他的作品在形成西歐的現實主義方麵起了巨大的作用。

霍貝瑪(1638年-1709年)也是荷蘭風景畫家,17世紀荷蘭最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之一。他出生於阿姆斯特丹,是路伊斯達爾的學生,在阿姆斯特丹工作。生前不受當時上層社會所賞識,死後名氣很大。對其生平所知寥寥,隻知道他30歲時才結婚,後半生境況不佳。因為生活貧困而放棄繪畫改作稅收人,還在一家酒店當過差,最終赤貧而死。

霍貝瑪的風景畫在技法上受其業師的影響。但與老師不同,畫風樸素明朗,善於真實地表現自然界多變的景象,洋溢著一種較為明快的氣氛,散發出一種淡雅的泥土氣息,展示了荷蘭田園風光的豐富多彩。代表作品有《磨坊》、《村舍》、《林間小道》等。

《林間小道》是霍貝瑪為後世留下的風景畫楷模。它不僅是霍貝瑪的不朽傑作。也是荷蘭風景畫的傑作。這幅作品是在寫生的基礎上根據嚴格的古典結構在畫室裏完成的。在這幅畫上,鄉間的寧靜景致,別有一番情趣,令人心曠神怡。

17世紀西班牙繪畫

從16世紀的格列柯開始,西班牙繪畫進入了她的黃金時代。17世紀,西班牙出現了裏維拉、蘇巴朗和委拉斯凱茲等繪畫大師。

人們習慣上把17世紀的西班牙美術稱之為“委拉斯凱茲時代”。同時,這一段時朗,歐洲正值巴洛克美術盛行之時,所以美術史上也常把17世紀西班牙美術稱為巴洛克繪畫。

17世紀西班牙的現實主義繪畫有兩大發源地和集中地:巴侖比亞和塞維利亞。

巴侖比亞地處西班牙的東海岸。它與意大利交往頻繁,可以直接受意大利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藝術思潮的影響。同時,這裏,天高皇帝遠,宮廷和教會的勢力軟弱無力,即使是為教會的創作的作品也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因素。這個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裏維拉。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現實主義繪畫的另一個中心。它位於西班牙的西南部,擔負著與新大陸的全部貿易任務,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之一。蘇巴朗和委拉斯凱茲等一些現實主義畫家就是在這裏獲得了成功。

巴侖比亞的畫家——裏維拉

裏維拉(1591年-1652年)出生於西班牙的巴侖比亞,少年時期隨父親去意大利。長期定居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早期受到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等人的影響,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藝術對他影響尤為直接和深刻。在那不勒斯時。成為那裏公認的領袖人物,與意大利大師們共享聲譽。他個子矮小,意大利稱他為“小西班牙人”。

17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是裏維拉創作活動的早期。在這段時間,主要是創作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1628年他繪製了一幅《聖塞巴斯其揚殉教》。在這幅作品中,他通過宗教的悲劇性場麵,歌頌了他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他把聖者描繪成一個具有堅強性格的和充滿精神力量的人物,他那神聖的軀體是完美無瑕的。整個畫麵充滿著一種肅穆的宗教氣氛。幾年以後,他又創作了另一幅宗教畫《聖保羅的殉教》。這幅畫是描寫的基督十二使徒之一保羅殉教的場麵。畫麵氣氛十分悲慘,有著深刻的感染力。這幅宗教繪畫已標誌著裏維拉對於宗教題材繪畫的個人風格的形成。他與16世紀下半期的格列柯不同,格列柯在他的作品中強調的是宗教本質的一麵和帶有神秘主義色彩,而裏維拉卻盡量使宗教畫帶上更多世俗化的意味。這在他的另一幅作品《聖女德列薩》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聖女德列薩》是裏維拉40年代創作盛期時的一幅代表作品。它具有強烈的世俗氣氛。裏維拉盡量使他宗教畫中的人物不去過多地表示對上帝的讚美和虔誠。而是通過筆下的人物去歌頌西班牙人民在長期的反侵略反壓迫的鬥爭中所孕育起來的對信仰的堅定不移和一種大無畏的氣質。同時是用農民般的樸實、有力的粗獷來形成自己藝術語言。這種具有明顯世俗化因素的宗教畫在此以前並不多見。17世紀40年代是裏維拉創作活動的盛期階段,他除了創作了許多宗教畫以外,還繪製了一些肖像作品。著名的有《聖安東尼奧》、《德謨克裏特像》、《赫拉克裏特像》,《跛足男孩》等。這些肖像畫作品,藝術手法臻於成熟。畫麵具有強烈的表現效果,深沉而厚重。人物的造型上更加強調明暗和體積感的塑造,強烈而又集中的光線增強了對比,使畫麵顯得突出而生動。尤其是一些細部的處理,細膩而不瑣碎。顯示了畫家堅實的造型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