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察冀解放區擔負著收複平綏路東段,平漢和津浦路北段,北寧路南段及其同圍廣大地區的任務,並向北平、天津、保定、張家口、石家莊等大城市附近進攻。晉察冀部隊解放了察哈爾省和熱河省全境及其他一些大中小城市,晉冀魯豫解放區軍民向平漢、同蒲路沿線進攻,收複縣城30多座,逼近開封、新鄉等地,對拒絕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解放黃河沿岸地區。
晉綏軍區分南北兩線反攻,北線占領歸綏周圍的敵偽據點,南線以太原為進攻中心,在同蒲路兩側展開進攻,解放了綏遠和山西廣大地區。山東軍區部隊組成五路大軍反攻,殲滅日偽軍6萬多人,解放了山東108縣中的100個縣,山東各解放區連成了一片。
中央和延安總部還從晉綏、察北、山東、冀熱遼等部隊抽調了大批主力部隊進入東北,與蘇聯紅軍共同作戰。
1945年8月11日我軍第一次使用“解放軍”名稱1945年8月11日,在朱德發布的第4號反攻命令中,第一次提出“解放軍”這個名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根據與國民黨達成的協議,將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即八路軍,朱德被任命為八路軍總指揮。193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8個省13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1998年8月11日英美兩大石油巨擘合並1998年8月11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與美國阿莫科石油公司合並,建立一個資本總額為1100億美元的石油巨擘,為世界製造業迄今最大的合並行動,使不斷出現的企業兼並再次達到高潮。
8月12日
1949年8月12日關於保護戰爭受難者的日內瓦公約簽訂1949年8月12日,6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4個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統稱《關於保護戰爭受難者的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
1989年8月12日黃島油庫雷擊爆炸1989年8月12日9時55分,與青島市區相隔4海裏的黃島油庫末站的原油罐群因雷擊發生爆炸起火。這場事故造成5個油罐報廢,4萬噸原油燃燒,損失1401萬元。19人死亡,74人受傷。到16日,殘火全部撲滅。
1991年8月12日中國大陸記者首次赴台灣采訪1991年8月12日,中國大陸記者首次赴台灣采訪。
新華社記者範麗青和中新社記者郭偉鋒成為大陸首次登上台島的記者。
8月13日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事件起因是,8月9日,駐上海日軍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顧中國衛兵的勸阻,乘軍用汽車企圖衝人虹橋中國軍用機場進行挑釁。機場的中國守軍忍無可忍,開槍將日軍官兵2人擊斃。事件發生後,上海市市長俞鴻鈞即與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決,日本政府一方麵派員與中國政府談判,麻痹中國,一方麵則加緊製定作戰方案,向上海增派軍隊。日軍準備就緒後,8月13日,即以上述事件為借口,向上海中國駐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在張治中等將軍的率領下,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奮力抵抗,開始了淞滬抗戰。
一句話曆史
1905年8月13BO挪威成為獨立國家長期以來,挪威人對瑞典統治者一直極為不滿,遂於1905年6月7日退出瑞典一挪威聯盟,宣布獨立,8月13日,經過投票表決,決定成立獨立國家。
1998年8月13日範誌毅孫繼海同水晶宮隊簽約1998年8月13日,中國球員範誌毅和孫繼海同英格蘭甲級足球俱樂部水晶宮隊正式簽約,成為通過轉會加盟世界高水平俱樂部的第一批中國職業球員。
8月14日
1937年8月14日日機轟炸南京
1937年8月7日,南京《新民報》發表社論,認為南京“不是重工業區,不是金融市場,也不是軍事重鎮,實在夠不上敵機的轟炸,南京並不如一般想象之危險。我們希望大家沉著鎮靜一點好了。”但14日午間,防空警報驟然而起。日本空軍木更津隊重轟炸機16架飛臨南京上空,瘋狂投彈,把雨花台軍區炸得稀爛。這是抗戰史上南京首遭日本空襲。
1941年8月14日大西洋憲章正式公布德蘇戰爭爆發後,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的廣播演說中表示,蘇聯的衛國戰爭,不僅是為了保衛蘇聯,而且要幫助那些呻吟在德國法西斯主義枷鎖下的歐洲各國人民。
這促使英、美政府要對法西斯侵略和戰爭目的表明自己的態度。
1941年8月初,羅斯福、丘吉爾分別率領本國政府的官員乘軍艦在紐芬蘭的阿金夏港舉行會談,最後於8月13日簽署了聯合聲明,14日正式公布,史稱《大西洋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