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斯坦因率領探險隊重到敦煌行騙。這次,斯坦因以500兩銀子的布施,從王道士手中騙得570餘卷佛經,裝滿5大箱。據統計,斯坦因兩次盜購圖書、經卷、寫本有650餘卷。16年後,斯坦因還想來敦煌盜劫餘寶,由於中國學術界的一致反對,才沒有敢再來。
繼斯坦因之後,接踵而來的是法國的伯希和與努奈特,而後是以古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為首的日本探險隊,第4個盜劫敦煌文物的是美國人華爾納。伯希和盜購了文書經卷6千餘卷,還有不少畫卷;吉川小一郎從王道士那裏騙得100多卷寫經、兩尊塑像;橘瑞超也得到360卷寫經;華爾納運用特殊的技術,剝離唐代壁畫26方,還搬走了幾尊最精美的唐代塑像。
西方冒險家在絲綢之路古道為所欲為、巧取豪奪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但是,從赫定、斯坦因、範萊考克,到伯希和、吉川小一郎、橘瑞超、華爾納等各國盜寶者卻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謎。其中最大的一個謎是,那些被他們劫掠的古代文物、稀世珍寶,現今在何處?
絲綢之路上的古代財寶分布在12個國家的博物館和文化機構裏。最多的是在倫敦、柏林和德裏。然而,很少有人看見過從絲綢之路盜取的壁畫、塑像、手稿和其他古物。斯坦因盜取的大部分文物,深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箱子裏。人們不能不感到,這些盜寶者在中國把文物發掘出來,隻是為了把它們重新埋人地下。範萊考克竊取的絲綢之路財寶,有相當一部分毀於戰火。德方估計,約有60%免於破壞,幸存的部分陳列在西柏林的藝術博物館。普遍認為,範萊考克在中國劫掠的所有珍寶,在盟軍轟炸柏林時已全部被毀。日本遠征隊把所掠奪的古代文物運到京都大穀伯爵的別墅之後,即使是日本的學者也不知其下落。其中一部分的去向,至今仍是一個謎。來自敦煌秘室的經卷和寫本,大部分一直深藏在大英博物館裏,現已移交給英國圖書館。除了著名的金剛經之外,其餘都不對公眾公開展覽。
這便是那些被盜寶者從絲綢之路劫走的無價之寶的命運。依照國際公認的原則,那些被盜走的藝術瑰寶是中國人民的合法財產,理應歸還給合法的主人。中國人民何時才能收回絲綢之路上被盜走的財寶呢!
東陵寶藏今何在
馬蘭峪在河北省遵化縣境內,距北京僅120公裏。那裏有一處皇陵禁地。1635年,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最早選中這塊風水寶地,擬築皇陵,時值戰亂四起,終末築成。清順治皇帝死後。康熙就將他葬於此地,定名孝陵。其後有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鹹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等五座帝陵。此外,還有慈安、慈禧等4座後陵及5座妃嬪陵園,和一座公主墓。這大小不等的15座陵園,統稱東陵。
這東陵氣勢果然不凡,層巒疊翠,白雲繚繞的昌瑞山千姿百態,風采獨具,從山頂俯視陵園,那270座金殿和牌樓熠熠生輝,方圓40餘平方公裏的馬蘭峪盆地恰似一隻玲瓏的翡翠盆。
清朝統治者生前耗費巨資修造工程浩大的地下宮殿,死後還將大批稀世珍寶一起陪葬:數百年來,這些被埋人地下的國寶令多少軍閥豪紳、大盜巨匪垂涎欲滴、想入非非!曹錕、吳佩孚、孫傳芳,都是些愛財如命的人,盡管他們對東陵國寶窺視已久,卻始終未敢輕舉妄動,其根本原因就是怕激起公憤。遭致全國民眾的一致聲討,最後落得個“不肖子孫”的千古罵名。
然而,到了1928年6月,隨著震天動地的一聲巨響,皇陵被炸開,一隻魔爪終於伸向慈禧的墳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不肖子孫是誰?此人乃國民軍第6兵團第13軍軍長孫殿英。
孫殿英在馬蘭峪駐防時,曾驅車去東陵一遊。他身邊的隨員對他說:皇帝爺生前喜愛的玩物、珍寶,死後都陪葬了。這些陪葬品要算慈禧老太後和乾隆皇帝的陵墓最多。孫殿英聽了,頓時賊心為之一動。
掘墓工程首先在慈禧陵寢動手。動工前,孫殿英將三師師長張寶昌、五師師長譚溫江、六師師長柴榮陛以及工兵營營長顓孫子瑜叫去,在酒席上向他們布置了掘墓的任務。
第二天,馬蘭峪各街道路口的牆壁上,突然出現了12軍,從即日起在東陵進行軍事演習,嚴禁黎民百姓入內的布告,並限令演習範圍之內的居民即日內必須迅速撤出。孫殿英還派兵在東陵四周嚴加警戒,鳴槍示威,阻止居民接近警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