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鍾呂傳道集·論煉形》。朝元功夫完成後,要“一意不散,神識俱妙。靜中常聞樂聲,如夢非夢。若在虛無之境。風光景物不比塵俗,繁華美麗勝過人世。樓台宮闕,碧瓦凝煙。珠翠綺羅,馨香成陣。當此之時,乃日超內院,而陽神方得聚會而還上丹,煉神成仙以合大道。
也就是說,阿仁臉上所變化的五藏之氣正是五氣朝元的變化,阿仁誤打誤撞開始性命雙修,“性命雙修”也叫煉虛合道。
煉虛合道是每一個修真者必經之路,煉虛合道為丹道修煉之最上一乘,又稱粉碎虛空或虛空粉碎,為內丹修煉的終極目標。
《性命圭旨》:煉神還虛還不是最高境界,稱修道之人有時“隻知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而止,竟遺忘了煉虛合道一段”。
閔一得說:“世所傳煉神還虛而止者,猶落第二義,非無上至真之道也。”見閔一得《證道仙經》。
即是說煉神不等於出神,還虛則未盡了當,所以還必須煉虛合道。正如《性命圭旨》所說:“大道乃虛空之父母,虛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
逆修須經曆虛空才能契合大道。其要點就在於粉碎虛空心,即無心於虛空,做到本體虛空,並安本體於虛空中,得先天虛無之陽神,合於遍布萬化、無所不在的大道,從而出現“百千萬億化身”。
此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功成道備;陽神出竅,離開塵世,方居三島,接著“受紫詔天書而居洞天矣”見《西山群仙會真記》。
即是說陽神出竅後,留駐人間,繼續積功累德,功行圓滿後,得到天庭命詔,升入仙境。
道教認為,進入虛空境界的時候,如果有凝滯之心,依然沒有擺脫「有為」法度,應該進一步不凝滯,連虛空也一並忘記而沒有跡象,這樣才能最終與本真之大道合為一體。從唐朝的鍾呂道脈到明清時期所有道教煉丹家都一再強調「煉虛合道」的精神,作為全真道的「七真」之一,邱處機在《大丹直指》對此有明確的說明,而李道純則將此稱作「打破虛空」。所謂「打破虛空」,其最基本的理則就是忘記一切有為的凝滯,使自我既超越客體,也超越自我本身。
三豐派認為煉虛合道需要麵壁九年,有訣說:“九年麵壁養神體,默默昏昏如煉己。無束無拘得自由,隨緣隨分能知止。
心同日月大輝光,我與乾坤為表裏。打破虛空不等閑,收拾六合一黍米。見《張三豐全集·玄要篇上·麵壁九年》。
這就是說在九年麵壁的過程中,要自然而然,就像煉己築時一樣,無拘無束,心同死灰,體合陰陽,打破虛空,具體過程為:換鼎分胎、轉製通靈、九轉靈變、修煉天元、瀟灑優遊。
各有各的說辭,天下之大,萬千道法,億中神通,正如我佛如來所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