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的母親,是平陽府的女仆,不知道她姓什麼?隻知道她死去的丈夫姓衛,所以大家都稱她為衛嫂。衛嫂生了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在平陽府裏做歌女,叫衛子夫。
有一個在平陽侯家中做事的鄭縣吏,看上了衛嫂,衛嫂呢,也覺得鄭縣吏不賴啊。於是情投意合,有了愛情的結晶,一個兒子,叫青。
不久鄭縣吏就回去了,小青在母親的關懷下渡過了童年。
衛嫂把小青送到了親生老爸的家裏。鄭縣吏倒是認這個兒,可是他的正室以及幾個兒子可就不待見這個私生子,小青吃了不少苦。
長大成人之後,小青回到平陽府投奔母親,他討厭自己的父親,所以采用母姓衛。在平陽府,衛青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姐姐衛子夫入宮後,衛青也受照顧,得了份建章宮當差的工作。
靠姐姐衛子夫的照顧,漢武帝提拔衛青為太中大夫,當年賈誼提升到這個職位,引起了無數嫉妒的白眼,衛青沒有賈誼的文才,他的武略也還沒有機會顯露,他完全是沾了他姐姐的光,所以京城中有歌謠說:“生男無喜,生女無怨,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但是,從公主的奴仆到駙馬,衛青的崛起隻是因為他有個皇後阿姐嗎?
從公元前 129年第一次拜將領兵出征,到公元前 119年趙信城之戰,衛青縱橫沙場整十年,可以這麼說,他的尊貴地位是打出來的!
公元前 129年的直搗龍城一役是衛青旗開得勝之作。這次用兵,衛青直出上穀,公孫敖從代郡,公孫賀從雲中,李廣從雁門,各率一萬騎兵,四路出擊。這一次出擊,衛青是第一次上戰場,最後的結果,也隻有衛青取得勝利,直搗龍城,斬首 700人。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
接著是公元前 128年的代郡出擊戰。這年的秋天,匈奴入侵遼西等地,朝廷重新啟用匈奴人敬畏的飛將軍李廣鎮守右北平,於是匈奴避開李廣,入侵雁門,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將三萬騎出雁門,擊敗匈奴騎兵,斬首虜數千人。
公元前 127年的河套爭奪戰奠定了衛青在漢軍中的主力地位。當時匈奴再度入侵,漢武帝派遣衛青、李息軍團出戰,與匈奴樓煩、白羊王軍團在黃河南岸作戰。衛青軍團迂回側擊,西繞到匈奴軍團的後方,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樓煩、白羊王軍團同單於主力軍團的聯係,形成了對樓煩、白羊王軍團的包圍。二王倉惶逃走。漢軍收複河套地區。這一仗之後,衛青被封為長平侯。
公元前 124年的奇襲右賢王則是衛青的巔峰之作。這一年,衛青已經成為各路漢軍的統帥,帶領十幾萬人,急行軍六、七百裏,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殺入匈奴右賢王(地位僅次於匈奴單於)營帳,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的右賢王耳聽帳外殺聲震天,抬頭看火光遍野,驚慌失措,帶了幾百親兵,落荒而逃。這一仗,俘虜了匈奴一萬五千餘人,牲畜幾百萬頭。真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凱歌高奏了。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
就任大將軍是衛青軍事生涯的頂峰,家奴出身的衛青位極人臣,朝中官員無不巴結奉承。但衛青本來就為人謙讓仁和,也懂得功高蓋主的道理,有人勸說他學戰國四公子,廣納門客,被他一口拒絕。
此後,漢武帝重用霍去病,霍外甥的聲望超過了衛舅舅,過去奔走於大將軍門下的許多故舊,都奔走於霍去病門下。衛青門前頓顯冷落,衛青不怒反喜,心樂如飴地過著恬淡平靜的生活。
公元前 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象廬山(這廬山不在江西,是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征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衛青的人生經曆充滿了傳奇,幾乎就是一部商業大片,愛情、私生子、家族恩怨、美麗的姐姐、被仇人綁架、戰爭、婚姻、將軍、公主……老實說,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一位導演注意到如此絕對的好題材?
衛青的開頭就不尋常,過程又是如此精彩,但是結局卻稍稍有些平淡。在當時,就有人批評衛青的低調,有些過於謙和。衛青為人的確寬厚謙遜,當李廣的兒子李敢因為私人恩怨打傷了他,他寧願自己包紮傷口,隱瞞實情,以此緩解衛、李兩家的緊張關係。但衛青在政治上的低調,並不完全因為他的性格。
首先,衛青從卑微的身份驟然上升,雖然有戰功的實績,但是很明顯,作為漢武帝的姻親,人們難免認為這是裙帶關係帶來的榮耀,在表麵上的羨慕之餘,底下潛伏著的是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