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帝國之雄風:漢武性格(7)(1 / 3)

“驃騎將軍登臨瀚海,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霍去病在匈奴境內作戰,就地取食、水,非常正常,而匈奴在其中下毒,也極為可能。不過這個說法,尚缺少充足的直接證據,姑且作為參考罷了。

第十節 千古歎息:李廣祖孫悲愴的命運交響曲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正是大漢飛將軍李廣。李廣少年從軍,戎馬一生,名震匈奴,卻始終不得封侯,最後一次出征,陷入迷局,憤而自殺。

然而悲劇不僅限於李廣一身,李廣之子李敢、孫子李陵都遭遇厄運,李廣祖孫的遭遇宛如一曲悲愴的命運交響曲,令人惋惜,更讓人思索,這是為什麼?

疑點之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大漢飛將軍李廣少年從軍,戎馬一生,名震匈奴,為什麼他始終不得封侯呢?

疑點之二:悲劇不僅限於李廣一身,李廣之子、猛將李敢居然被麋鹿觸殺,他的離奇死亡有何隱情?

疑點之三:李廣的孫子李陵,則率領一支別動隊深入敵境,與匈奴單於大戰。在外無援兵、內有叛徒的情況下,李陵力屈而降,從此身敗名裂……李陵的投降爭議。

一、千古歎息飛將軍難封之謎

與衛青、霍去病兩大將星的冉冉升起相比,是一批沙場老將的黯淡離場。這其中,最令人可歎息的是李廣。

李廣,據說是秦朝大將李信的後代,擅長箭術,漢文帝曾慨歎說:“可惜啊,你沒有碰上好時候!如果你生活在楚漢逐鹿的年代,得個萬戶侯易如翻掌!”

景帝時代,李廣在上郡這個地方任職,有一名中央的特派員(皇帝派來的宦官)帶著幾十名騎兵在郊區打獵,正在得意馳騁的時候,遇見了三個匈奴人。特派員尋思:“咱有幾十個,人家才三個,不相信弄不過他!”特派員的想法符合常理,但問題是他遇見的可不是一般人。這是三個匈奴的射雕手。

什麼是“射雕手”?大家應該看過《射雕英雄傳》,郭靖就可以說是一個蒙古的射雕手。“郭靖接過弓箭,右膝跪地,左手穩穩托住鐵弓,更無絲毫顫動,右手運勁,將一張二百來斤的硬弓拉了開來。……眼見兩頭黑雕比翼從左首飛過,左臂微挪,瞄準了黑雕項頸,右手五指鬆開,黑雕待要閃避,箭杆已從頸對穿而過。這一箭勁力未衰,接著又射進了第二頭黑雕腹內,一箭貫著雙雕,自空急墮。眾人齊聲喝彩。”

這是對郭靖射雕的描寫,再看看郭靖射雕後鐵木真的反應。“郭靖依言捧起雙雕,奔到鐵木真馬前,一膝半跪,高舉過頂。鐵木真生平最愛的是良將勇士,見郭靖一箭力貫雙雕,心中甚喜。要知北國大雕非比尋常,雙翅展開來足有一丈多長,羽毛堅硬如鐵,撲擊而下,能把整頭小馬大羊攫到空中,端的厲害之極,連虎豹遇到大雕時也要迅速躲避。一箭雙雕,殊屬難能。”

金大俠寫的雖然不是曆史,但為了寫郭靖在蒙古的生活,對於遊牧民族崇拜“射雕手”的心理,琢磨的還是比較透徹的。

回到我們所述的漢朝,三個匈奴的射雕手回身放箭,一會便將特派員的隨從幾乎全部射殺,連特派員也受了傷,隻是在部下的以死掩護下才逃回到李廣那裏,得以向李廣哭訴。

李廣知道他們遇到的是匈奴的射雕手,立刻帶一百名騎兵追趕。三個射雕手沒有馬,徒步前行,很快被李廣追上。李廣不想群毆取勝,他親自挑戰三個射雕手。囂張的射雕手遇見漢朝第一神射手沒了轍,當場被李廣射死兩個,活捉一個。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幾千名匈奴騎兵正向李廣撲來。李廣的部下見對方人多,都想溜之大吉。李廣不慌不忙,慢慢將俘虜來的射雕手打包,放在馬上,然後下令:“前進!”

部下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區區百人衝擊幾千名匈奴騎兵,這不是送死嗎?不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況且大家都信任李廣必有奇謀,所以這101人就慢慢地向前進發。

匈奴人一看漢軍不過百人,反而狐疑起來。“南蠻一貫詭計多端,這必是誘敵之兵,我們不要上當,看看再說!”

李廣這101人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裏的地方,更讓匈奴人驚訝的是漢軍騎兵全部下馬,甚至解下了馬鞍,坐著聊起天來。匈奴人想:“果然是誘敵之計,我們匈奴人也不傻!”

這時,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了隊列,也許是為了對他的部下訓話,也許是想看看李廣究竟打什麼主意。李廣立即上馬,射死了這個倒黴蛋,然後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裏,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吃了虧的匈奴人更加不敢前進了,僵持到半夜,匈奴人越想越怕,主動撤離。而李廣呢,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回到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