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遷三十八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國第一部曆書《太初曆》完成,他就動手編寫《史記》。直到這裏,秉承史家良心的司馬遷才把霍去病射殺李敢的真實經過揭露,記錄在《史記》中。
但李敢也不是泛泛之輩,霍去病單挑李敢,未必一時三刻就能殺了他。所以,最合理的解釋是:
甘泉宮圍獵途中,士兵們發現了一頭野鹿,皇帝下令,誰能一箭射中,可得重賞!霍去病和李敢都彎起了弓,搭上了箭。不同的是,李敢的目標是野鹿,而霍去病的目標是李敢!而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鹿上。
李敢的箭先射出去,中了!士兵門歡呼雀躍,負了傷的野鹿則向李敢方向衝了幾步。
霍去病的箭後射出去,也中了!中箭的李敢轉身,瞪大眼睛望著霍去病,慢慢倒下……
“你,好……”
皇帝和士兵們都被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沒有人上去救李敢。許久,皇帝發話說:“李將軍被鹿撞死了!”
時為元狩四年(前119年),也有人說,事情發生在第二年,即元狩五年(前118年),無論哪一種說法,距李廣自殺都不足一年。
三、在貝加爾湖湖畔牧羊的大漢外交官
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
當時,漢朝已經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了絕對優勢,匈奴隻能請求談判。
但是談判進行得極其艱難,漢朝認為匈奴是戰敗國,要求匈奴向漢朝稱臣,匈奴單於一聽鼻子都氣歪了,扣留了漢朝的使者。但匈奴實在是打不下去了,於是單於采取拖延策略,說要親自到長安和皇帝劉徹喝茶拜把子,皇帝居然相信了,在長安給單於修了座寓所,單於卻隻是逗你玩,哪有真來的道理!不過單於怕皇帝生氣,派了個貴人到漢朝來訪問。
未曾想這匈奴貴人長得五大三粗的,身子卻嬌貴得很,一到長安就水土不服,病倒了。皇帝讓醫生給他把脈,用公費醫療配了好些貴重的藥,結果匈奴貴人還是死了。皇帝有點過意不去,派了個部長級官員帶著慰問金和匈奴貴人的屍體去見匈奴單於,單於誤會了,以為漢朝殺了自己的貴人,發火又扣留了這名部長級官員。
皇帝見和平無望,索性準備開打。匈奴可不跟你打,打不過我躲還不行麼?匈奴向更遙遠的地方遷徙,遠離漢朝。
公元前105年,匈奴的一位高級官員——左大都尉打算殺了單於,投降漢朝,請求漢朝派兵來接他。第二年夏天,漢朝派了將軍趙破奴向西北行軍2000多裏,到匈奴接左大都尉。
趙破奴到了匈奴內地,恰好左大都尉的陰謀敗露,左大都尉被殺,匈奴八萬騎兵將趙破奴二萬人包圍消滅,趙破奴本人被活捉。
這一仗之後,匈奴氣焰有點恢複,又開始襲擊漢朝邊境。不過畢竟實力不濟,到了前100年,匈奴新登基的單於且醍侯怕漢朝大舉報複,開展“解凍外交”,一下子把以前扣留的漢朝使者全部釋放回國。
於是這一年春天,漢朝也派了龐大的代表團到匈奴,和匈奴進行和好的磋商。這個代表團的團長,姓蘇名武。副團長叫張勝。
這次磋商也沒有成功,更糟糕的是,代表團被牽連進了一件意外的流血事件。
流血事件的起因是有一批匈奴人和漢朝戰俘發動了一場武裝暴動,暴動組織者找到了漢朝代表團副團長張勝,要求提供協助,張團副也答應了。結果暴動失敗,張團副也被供了出來。
且醍侯單於心想,好啊,老子請爾等來友好協商,爾等居然欺負到老子頭上來了!下令逮捕全體代表團成員,包括蘇武。
蘇武說:“這件事我並不知情。”且醍侯單於冷笑:“你是團長,就算不知情,也要追究你的領導責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大義凜然地說:“屈辱地投降,雖然活下來,有什麼臉回漢朝!”拔出配刀自殺。匈奴人把蘇武急送帳篷醫院,匈奴人經常打架鬥毆,刀傷是常見病,所以匈奴醫生在行,很快搶救過來。
蘇武的強硬得到了匈奴人的敬佩尊重,且醍侯單於說這是個人才啊灑家喜歡,有什麼辦法招降此人。有人說用美人計,也有人說用金條,也有人說請法師來施法,都被且醍侯單於否決。且醍侯單於采納的計策是禁閉法。把蘇武囚禁在大窖中,不給飯吃,不給水喝。
好幾天過去了,蘇團長也沒屈服。且醍侯單於擔心真給餓死了,就去看他。結果蘇武雖然苗條了許多,卻依舊活著。匈奴人更敬佩了,紛紛說:“蘇團長不是一般人,他是天神下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