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仆並不急於攻城,他停止前進,等待另一支主力伏波兵團的到來。
六、伏波將軍路博德以德服人
伏波兵團終於也趕來會師,說來慚愧,居然隻到了一千多人。《史記》給出的理由是:“伏波將軍將罪人,道遠,會期後,與樓船會乃有千餘人。”
不過這時候就管不了這麼些個,楊仆與路博德會師後立刻發起突擊,一直推進到廣州城下。呂嘉登上城頭,一看來的漢軍真不少,知道凶多吉少,但是事已至此,唯有勉強支撐。
當初任囂依山傍水,修築起這番禺城,趙佗和以後曆代南越王,陸續加以擴建、鞏固,所以城池十分牢固。漢軍若是硬攻,未必一舉就能攻克。
但事實上,戰鬥在當天晚上就決出勝負,楊仆在番禺的東南麵放火燒城,伏波將軍路博德則在城西北安營紮寨,派使者招降南越人。南越的民居多為草木所建,最怕火燒,火借風勢,轉眼就從城外燒到城裏,番禺軍民亂成一團。
“來投降啊,大漢伏波將軍路博德在此!”
據說南越人久聞伏波將軍路博德的威名,於是紛紛投奔路博德的旗下。到黎明時分,呂嘉一清點人數,好家夥,一大半守軍出城降漢去了。剩下這點人,別說守一個月,一天都成問題。
呂相爺當機立斷,帶著新王趙建德,乘著天色尚未大亮,逃到碼頭,乘船沿海往西南方向而去。西南百裏之外,是呂相爺的老家,在這裏有兩座堅固的城堡,叫做石甕、金鬥城。
這邊路博德進了城,一問投降的南越人。原來老呂已經跑了,但是你能跑得了嗎?
追!
路博德在窮追不舍,之前表現卓異的樓船將軍楊仆卻按兵不動。楊仆在做什麼?史書無明確記載,但後來楊仆因此事遭到漢武帝訓斥,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是忙著掠奪財寶,清點戰俘。
路博德以繩索編橋渡過阻隔的河流,一舉攻陷石甕、金鬥兩城。呂嘉和趙建德隻好逃亡海上,結果雙雙被擒。消息傳出,南越國土崩瓦解,各地守軍,放下武器,不戰而降。
到這個時候,戈船將軍和下厲將軍等幾路軍隊,還在半道上趕路呢。
在追捕呂嘉及其餘黨的過程中,路博德“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洲”,“發現”了海南島。為了安定人心,伏波將軍將一些戰船焚掉,表示平息叛亂後,將不再用兵,百姓可安居樂業。所謂“飲馬儋耳,焚舟瓊山”直到近世,人們仍在儋州、臨高、東方等地掘得過漢代軍隊用的銅釜、銅鉦、銅刁鬥之類。據說楊仆的水軍也曾在海南島的西部登陸,消滅了南越軍殘部。
這一場南越風暴,到此拉下序幕,戰後論功行賞,戰功卓越的楊仆被封侯爵,本來就是侯爵的路博德增加了收入。其實說起來,論戰功還是楊仆最多,不過,據說此人生性暴惡,濫殺俘虜,連死埋地下者也挖出來當作斬獲的軍功,以致於南越的士兵都逃到路博德的帳下投降,而不願意到楊仆那裏。因為這個緣故,後人提到平定南越事,也多數讚頌路博德,有意無意地忽略楊仆。司馬遷讚路博德“伏波困窮,智慮愈殖,因禍為福。”意思是路博德在平南越一戰中,雖不及楊仆的剛銳爭先,但處不利地位中能寬厚待物,冷靜處事,因而智計甚多,最終立功受賞。今天在三亞的天涯海角,矗立一尊銅雕像,據說就是西漢伏波將軍路博德。
七、南方的海洋通往怎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