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漢朝的腳印:踩在未知的土地上(3)(1 / 3)

至於南海、交趾等郡地位優越,發展得很快,商業貿易發達,商人到嶺南市場上收購犀牛角、象牙、玳瑁、珍珠、白銀以及熱帶水果、布匹之類特產,回去往往能以數倍乃至更高的價格出售,因此發家致富的,不計其數。日南郡則成為漢朝南方海關門戶,根據《漢書·地理誌》記載,當時漢朝人從日南、徐聞、合浦等地乘船,沿著海岸線航行,5個月可到都元國(今馬來半島),繼續航行4個月,即抵達盧沒國(今泰國),繼續航行二十餘日,到達諶離國,上岸步行十幾天路程,有夫甘都盧國(緬甸)。再從那裏坐船航行約2月餘,就能抵達黃支國。

黃支國,就是印度東海岸最著名的商港波杜克(Podouke)。該港在公元前1世紀後半葉至公元2世紀末成為印度與羅馬海上貿易的中心。據說這個國家民俗與海南差不多,戶口眾多,多異物,所產珍珠大至2寸。漢朝曾派出翻譯,與應募者入海,運載黃金、雜繒前往黃支國,交易明珠、璧、琉璃、奇石和其他珍異物品。

從黃支坐船向南航行,到達已程不國(今斯裏蘭卡),漢朝航海的終點,到此為止。把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標注出來,然後用鉛筆劃一根線,把它們連接起來,會看到一條源自中國北部灣的連線,向東南亞、西亞各國、各港口延伸。沿著這條路,2000年前的商船,運載絲綢、陶瓷、珍珠、茶葉出去,運載玳瑁、琉璃、香料返回。這條路,後人將其命名為“海上絲綢之路”。

八、閩越王妄想“吞漢”

漢朝消滅南越國是在元鼎六年(前111年),這時在漢越戰爭中三心二意的閩越國不由得擔心起來,而漢朝方麵,樓船將軍楊仆掌握了閩越與南越暗地裏勾結的情報之後,也寫報告給漢武帝,主張一鼓作氣,拿下閩越國。

漢武帝考慮到遠征軍剛打完南越戰爭,軍旅勞頓,不適宜馬上發動另一場戰爭,命令楊仆把部隊駐紮在江西修整待命。

當時的閩越王姓駱,名餘善,打探到漢軍即將對自己動手的消息,立刻作出反應。餘善想,反正你要打我,豁出去,我跟你拚了!於是先下手為強,任命了一個將領叫趨力的做指揮官,軍號嚇死人,叫做“吞漢將軍”,負責軍事行動。

這個“吞漢將軍”來勢洶洶,從福建攻入江西,一口氣拿下三座城池,殺了漢軍三個校尉。餘善大喜,居然打敗了漢朝,那我的運勢豈不是比漢朝皇帝還要旺。於是他刻了個“武帝”璽,做起皇帝來。

這就觸犯了天條,中央立刻派出討伐大軍,攻打閩越。

當時楊仆正在河南老家度假,漢武帝一紙詔書,把他叫了回來。

楊仆進見的時候,漢武帝一臉不高興說:“楊將軍,你自以為功勞很大嗎?”

楊仆連忙賠罪,不敢居功。

漢武帝數落楊仆,說他有六件大罪。

“去年你攻打南越的時候,把投降的人算作俘虜,把死人挖出來斬首,冒充軍功,有沒有這回事?”漢武帝說,“這是第一件。”

漢武帝又列舉了楊仆的其他罪狀。

“第二件,呂嘉逃跑的時候,你沒有立刻追擊,是不是?

第三件,部隊休整期間,你私自回鄉探親,把官印拿出來炫耀,是不是?

第四件,朝廷召喚你回軍營,你拖延日期,結果遲到,是不是?

第五件,朕問你成都的刀多少錢一把,你居然回答說不知道,是不是?

最後一件,當初出兵,你居然不來接受詔書,事後又不作解釋,企圖蒙混過關,是也不是?”

楊仆聽說自己有這麼多罪狀,反倒不慌了,因為皇帝如果要殺他,一條就夠了,說這麼多幹什麼!

所以楊仆回答皇帝說:“請陛下恩準臣立功贖罪吧!”

漢武帝要的就是這句話,要用的也是這個人,隻不過擔心他驕傲自滿,嚇唬嚇唬他罷了。

於是漢帝國再起五路大軍,楊仆從江西武林出發,橫海將軍韓說從浙江餘姚出發,中尉王溫舒從江西梅嶺出發,戈船、下瀨將軍從浙江紹興出發,齊頭並進,消滅閩越。

餘善聽說大兵壓境,也不示弱,在今浦城仙陽鎮設立了敵前指揮部,親自坐鎮。又派了一個將領,號稱徇北將軍到江西作戰。結果這位徇北將軍全軍覆滅,漢軍大舉進攻,進入福建境內。之前亮相的“吞漢將軍”,也銷聲匿跡,估計是讓人給宰了。

餘善作戰不利,逃到今浦城縣北八十裏處的山裏麵躲起來,但是部下紛紛叛變,餘善又從山裏逃出來,回到福州,這時漢朝橫海將軍的海軍已經登陸,閩越人一合計,全副武裝的大國軍隊來了,這不是可以鬧著玩的,歹勢啦,立刻殺了衰人餘善,歸順漢朝。漢武帝把閩越人也移民到江淮內地,閩越國比他的小兄弟“東甌國”,多存活了20多年,終於也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