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漢朝的腳印:踩在未知的土地上(3)(3 / 3)

至於衛滿,從此就成了朝鮮王,他的這個國家,後人稱之為“衛氏朝鮮”。寓言有農夫與蛇,箕準在衛滿落難的時候收留了他,給他食物、官爵、領地,但是衛滿一旦強盛起來,就立刻向恩人下手,毫不心慈手軟。箕準,農夫也。衛滿,蛇也。

二、衛右渠的小動作沒能蒙混過關!

衛滿的判斷相當準確,漢朝此時正值惠帝時期,天下初定,無意幹涉朝鮮事務。漢朝的遼東太守經朝廷批準,主動與衛滿接觸,簽訂了三條協議:第一條是衛滿為漢朝藩屬外臣,為漢朝保衛塞外,不使漢朝邊境受到侵犯;第二條是塞外各族首領朝見漢朝天子,以及各國與漢朝通商,不許從中阻擾。第三條是作為回報,漢朝答應給予衛滿以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

這三條協議對衛滿很有利,憑借著漢朝藩屬外臣的身份,衛滿便開始不斷地侵淩和征服附近的部落、小國,如真番、臨屯等部落都主動前來歸順,衛氏朝鮮的勢力因此迅速膨脹,領地擴大到方圓數千裏。

衛滿的統治,一直到公元前161年,也就是漢文帝時期。死後他的兒子衛蒙做了接班人,衛蒙在位30餘年,正值漢朝文景之治,朝鮮也算安分守己,因此與漢朝平安無事。

到公元前129年,衛滿的孫子衛右渠做了朝鮮王,而漢朝方麵,漢武帝已經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將目視野擴大到帝國的周邊。於是,東北亞局勢開始動蕩,

首先是在元朔元年(前128年),朝鮮半島東部的濊君南閭帶著部落屬民二十八萬口到遼東地方,請求加入漢朝體係。漢武帝接受了他們的請求,設立了一個蒼海郡管轄濊部落,可是中間隔著朝鮮,管理困難,堅持了三年終於撤除。

此後,朝鮮半島有不少部落都派人到漢朝,請求加入漢朝主導的藩屬體係。其中有一個辰國,位置在朝鮮南部,與衛滿朝鮮隔著漢江對峙。據說辰國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該部落聯盟的首領寫了封申請書給漢武帝,要求做漢朝的屬國。

辰國去漢朝,有兩條路,一是海路,直接到漢朝的齊、吳,一是陸路,經過朝鮮去漢朝的遼東。辰國選擇了陸路。

結果辰國的送信使者在朝鮮就被攔住了。

讓不讓過?對於朝鮮王衛右渠來說,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如果拒絕辰國使者通行,就違背了當初的漢朝協議第二條,可能會招致漢朝的責難。但是如果放行,朝鮮半島上眾多的小國和部落就會以辰國為榜樣,請求直屬於漢朝,那樣以來,衛家的威望可就一落千丈了!

最後,衛右渠作出決定,拒絕辰國使者通行。

衛右渠本以為漢朝正和匈奴交戰,這件事,也許就可以蒙混過去。沒想到漢朝的使者很快就來了。

漢武帝派來朝鮮的使者叫涉何。涉何的任務有兩件,一是調查衛右渠阻撓小國使者入朝的事件,一是召諭朝鮮王進京麵聖。

結果涉何到了朝鮮以後,衛右渠隻是敷衍拖延,含糊不清地糾纏,至於那兩件任務,始終沒有明確的答複。

最後,朝鮮王派了一個裨王長,將涉何送回漢朝。涉何走在路上,心裏十分窩火,任務沒完成,怎麼回去向皇帝複命。即將渡過浿水,涉何突然出手,拔出佩劍殺死了隨從護送他的朝鮮裨王長,然後帶這首級回到長安,報告說:“朝鮮不願歸順,我殺了他們的一個將領!”

漢武帝覺得涉何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也算是有膽量,就提拔他當遼東郡東部民兵團長(都尉),駐紮在漢朝邊界。

衛右渠也火了,我好心派人送你回國,你怎麼把我的人給謀害了!派出小分隊襲擊遼東郡東部,殺害了涉何。

一來二去,漢朝與衛氏朝鮮的關係,完全破裂。

三、漢帝國海陸軍聯合作戰

漢武帝元封二年,秋天,漢武帝召開朝鮮問題會議,決定派出海陸軍聯合作戰,消滅衛氏朝鮮。指揮漢朝東征陸軍的將領,是左將軍荀彘。指揮漢朝東征海軍的將領,是在南越、閩越戰爭中軍功顯赫的樓船將軍楊仆。

荀彘的陸軍,從遼東出發,跨越鴨綠江,直擊浿水。楊仆的海軍,從山東出發,橫跨渤海,在朝鮮登陸。

這一次,同樣是楊仆先趕到戰場,7000名漢朝樓船士在朝鮮列口(今大同江入海口附近)登陸,而此時,陸軍主力部隊數萬人,還在擺渡過河。

漢朝海陸軍的配合不善給朝鮮良好機會,衛右渠發現樓船將軍的部隊人數很少,立刻發起突擊,結果樓船軍團被打散,楊仆在山裏麵花了十幾天功夫,才把人重新集結起來。

而作為主力部隊的陸軍左將軍荀彘,卻在浿水遭遇朝鮮軍隊的頑強狙擊,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