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漢朝的腳印:踩在未知的土地上(6)(2 / 3)

老冤家了!

但鬱成雖小,易守難攻,頓兵堅城之下,日久生變。

漢軍指揮部很快拿出一個大膽的作戰方案,那就是跳過鬱成,直接攻擊大宛首都。這種戰術,現代有個專業名詞,叫做跳蛙戰術。二戰期間,日本鬼子盤踞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星羅棋布大小數百個島嶼,美軍如果依照傳統戰術,層層推進、逐一攻占,時間、人員消耗都會相當慘重。因此美軍審時度勢,製訂“跳蛙戰術”, 避開無關緊要的小島,有選擇地攻占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對於其它島嶼上的日軍, “讓葡萄在枝條上自行枯萎”(麥克阿瑟語)。結果,當美軍已經跳到了日本本土的時候,上百萬日本鬼子還困守在太平洋島嶼上,結局隻能是自行了斷或投降。

漢軍的思路也是如此,留下少數兵力牽製鬱成,主力部隊疾速向大宛核心地區挺進,將大宛都城貴山城(中亞錫爾河上遊支流上的卡散),團團包圍!大漢特種部隊水利工程營立即在貴山城下實施作業,破壞水源,改變河道。數十日之內,貴山城已經陷入外無援兵,內缺飲水,即將渴死的悲慘境地。

危機時刻,大宛國內部終於發生裂變。皇親國戚們對惹怒強漢的國王開始不滿。“漢朝入侵,都是因為我王藏匿汗血馬,又殺害使者。為了幾匹馬,招惹滔天大禍,禍國殃民。”

不滿積聚到末了,成為謀殺國王的密謀。“如今之計,唯有交出汗血馬,但是國王一定不肯,那就殺死國王,把他的人頭交給漢朝!如果漢朝得到人頭和寶馬,依然不肯寬恕,我們再以死抵抗,也不算晚!”

密謀很快成為行動,當大宛最著名的勇士煎靡也在戰場中失手被俘時,大宛及時地送出了國王的人頭。雙方停戰,開始談判。大宛的議和條件是:獻出所有大宛馬,任由漢軍挑選。為表示歉意,大宛願意承擔漢軍的軍費若幹。

“如果不能達成協議,大宛隻好殺死汗血馬,鬥個魚死網破。”大宛使臣說,“我們的盟國康居的援軍聽說快到了,到時候漢軍兩線作戰,可就不好了!”

李廣利哈哈大笑,康居聽說漢朝西征,嚇都嚇死了,哪裏還會來救你們!不過我們天朝大國,也不會得理不饒人,既然你們這麼有誠意,就這麼辦了!

最後漢軍挑選了數十匹一等好馬、三千匹二等好馬和母馬,並指定一名親漢人士做大宛國王,這才凱旋歸國。

不過這裏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初殺害漢朝使節的直接責任人——鬱成王還在逍遙法外。李廣利委派一名糧官上官桀,去逮捕鬱成王。鬱成王偷渡到康居,希望盟國能夠保護自己的性命。

上官桀追捕鬱成王,尾隨到康居,要求康居警方配合。康居人很聰明,立刻逮捕鬱成王,送給上官桀:“能為大漢效勞,乃是我等的福分。”

這一仗,打得比較順利。

李廣利回國之後,當然是論功行賞。但是此人在兩次西征中的表現,卻遭到朝野唾棄。特別是在第二次戰爭中,沒有艱苦的戰鬥,糧食也很充足,數萬戰士卻隻剩下一萬多人。可見李廣利對士兵並不體恤,管理也極為鬆懈。

念在李廣利妹妹李夫人的麵子上,漢武帝以“萬裏征伐,不錄其過”為理由,沒有追究李廣利的罪責。最終李廣利受封海西侯,因追捕鬱成王的功勳,上官桀也被提拔為少府(部長級高官,分管宮廷財務),踏上政治舞台。

至於普通士兵,據說也得到了總計價值相當四萬金的賞賜,按人頭分下來,也足夠回家買塊地娶個媳婦的了。

汗血馬戰爭至此結束,曆來儒家對這一次戰爭,否定的居多,認為這是不義的戰爭。後人往往指責“是一場不名譽的戰爭”,為了幾十匹馬而發動戰爭,傷亡士卒。而且汗血馬到了中國之後,很快湮沒無聞。

從曆史事實看來,以上指責,有其道理,但並不全麵,從政治的角度來說,更顯得迂腐。漢武帝發動這一場戰爭,有他明確的目的。

其一:引進汗血馬,改良中國戰馬血統。

其二:大宛殺害漢朝的外交使節,是對漢朝的嚴重挑戰。懲辦犯下罪行的大宛國,有利於漢朝在西域開辟安全的絲綢之路。

其三:原本西域國家隻知道中國富饒,甚至有小國以為漢朝錢多人傻,對漢朝的武力強盛,並沒有概念。而在弱肉強食的年代,武力是第一位的。隻有強者,才能獲得尊重。通過敲打大宛,震動西域諸國,顯示漢朝武力強大,從此以後,西域國家對中原的服從,漸漸養成習慣,漢朝的權威,從遙遠的東亞,延伸到中亞內陸。

戰後,漢朝在西域設立了兩個軍事屯墾基地,一個是今新疆輪台一帶,一個在今新疆庫爾勒一帶。陸放翁詩雲:“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說的就是這個輪台。從敦煌到鹽澤(羅布泊)的驛站,也在此時建立起來,漢朝的使節、商人,由此可以暢通無阻地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