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本草綱目》(1 / 1)

《本草綱目》是我國明朝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編著的醫藥學巨著,在我國人民群眾中幾乎婦孺皆知。為醫者無不研讀這部巨著。就連遠在英國的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也把《本草綱目》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加以推崇。可見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的影響確實巨大。

李時珍像李時珍大約從1552年開始重新修訂“本草”。他經過閱讀大量醫學文獻,多方麵從事調查訪問、采集和煉製藥物,結合行醫進行試驗,然後分析研究,編寫草稿,反複修改。從壯年至晚年,以近30年的時間,終於在1578年編寫完成了《本草綱目》這部中國醫藥學史上的皇皇巨著。1594年,即李時珍死後一年,這部傑出的醫藥學家嘔心瀝血之作才得以印行。

《本草綱目》共52卷,記載了1892種藥物。全書分為水、火、土、金石、草、穀、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和人體附著物等16個部分,每一部又分為若幹類,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陘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和雜草等11類;禽部分為水禽、原禽、林禽和山禽4類。該書在藥物分類上強調“析族、區類、振綱、分目”,按照“從微至巨”、“從賤到貴”的原則進行分類,體現了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論觀點。書中還把那些在封建社會中長期被認為至高無上的動物如龍、鳳等,列入相應低一級的類別。這種按照動物機體複雜性區別“貴賤”的做法,符合進化論觀點,在當時是相當大膽的。

全書的16個部共包括了60類,各類之下再分別列出所屬藥物名稱,對每種藥物又從8個方麵加以解說。“釋名”解釋了各種藥物的名稱來由,必要時還列出了該藥物別名。如夏枯草之名得自它“夏至後即枯”,根據其顏色又名鐵色草;“集解”說明了藥物出產地帶、形態和采取方法;“修治”講解了藥物加工炮製方法;“氣味”主要講本草的甘苦鹹酸澀、寒溫涼平,有毒無毒等特性,如甘草甘平無毒,桔梗辛微溫有小毒等;“主治”列舉了藥物治療的主要病症,如五味子可治瀉痢,生津止渴等;“發明”彙錄了李時珍和曆代醫家的藥物研究心得體會;“正誤”主要是糾正過去本草書中的一些訛誤;“附方”則專門收錄以該種藥物為主的經驗藥方。

《本草綱目》共收載曆代經驗藥方11095個,其中8160個是李時珍親手收集的,實用價值很高。以上8項中每項每種藥物名下不一定項項俱全,均根據藥物實際情況而定。全書以16部為綱,60類為目,而就每一種藥物來看,則以這種藥的名稱為綱,以其他8項解說為目。李時珍認為,前人包括許多權威學者的許多錯誤,完全是由於對所收載的品種缺乏調查。《本草綱目》最主要的貢獻是糾正了曆代“本草”相沿的許多訛誤,研究和補充300多種藥物,彙集當時民間流傳的有效藥方8000多個,繪製1000多幅藥物圖,係統整理和總結了當時我國醫藥學發展的新成就。該書把全部收錄的藥物清楚地分為16個部分,糾正了過去“本草”書中“玉、石、土混同,諸蟲、鱗、介不別”的情形,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藥物分類法。瑞典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林內,到1741年才提出類似的分類法,比李時珍晚了100多年。《本草綱目》對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物理、天文和氣象等方麵均有較廣泛的論述,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比如,《本草綱目》收載了100多種礦物藥材,對礦床分布,對藥用礦物性形、顏色、成分和真偽鑒別方麵都有相當記載,指出金子純度因不同顏色有所差別,“七青、八黃、九紫、十赤”,隻有十成的純金才是赤色的。李時珍還在書中記載了黑辰砂含汞較多,這一發現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本草綱目》刊行後在國內外均引起普遍重視。生前並沒有什麼地位的李時珍由於這部巨著而被人們尊為醫聖。甚至受他的影響,明清兩代研究“本草”的風氣濃厚起來,湧現出不少有名著作。《本草綱目》於1606年傳入日本,1647年被波蘭人譯為拉丁文,此後又先後被譯為法、德、英、俄等國文字,成為我國外文譯本最多的醫學著作。在近代自然科學發展初期,它的傳出對當時歐洲大陸的藥物學、植物學、礦物學和化學等都起了一定影響,在世界科學史上占有較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