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什麼是諡號(1 / 1)

古代時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進行評定,給予一個或者褒獎或者貶低的稱號,這叫做諡號。此種製度始於西周。當時周公旦和薑子牙為周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死後即獲得了諡號。《周禮》說:“小喪賜諡。”就是指死後不久賜予諡號。

關羽像皇帝的諡號要由禮官確定,然後由即位的皇帝宣布。大臣的諡號則是朝廷賜予,代表官方的意見。確定諡號時要與死者生前的事跡、道德品質相符合。古代的諡號可分為美諡、平諡、惡諡、憫諡。而古代的諡法給每一類都規定了若幹個有固定含義的字。

憫諡類有:傷,未家短折;殤,短折不成;哀,早孤短折;湣,在國逢難;悼,年中早夭。

惡諡類有:厲,殺戮無辜;靈,死而誌成;莊,武成不遂;隱,隱拂不成;湣,使民悲傷;悼,恐懼從處;幽,動祭亂常;頃,甄心動懼。

平諡類有:元,始建國都;敬,夙夜警戒;莊,屢征殺伐;簡,一德不懈;景,布義行剛;成,安民立政;康,安樂撫民;定,安民法古;理,質淵受諫;獻,聰明睿智;平,布綱治紀;懿,溫柔賢善。

美諡類有:文,經緯天地;戴,愛民好治;孝,秉德不回;武,克定禍亂;桓,辟土服遠;襄,辟地有德;昭,昭勞有德;莊,勝敵誌強;穆,布德執義;惠,愛民好與。

早期的諡號多為美諡、平諡,後來則逐漸有了惡諡。比如周厲王的諡號為“厲”,就是批評他殘殺無辜,專製霸道。

先秦時期的諡號多用一個字,也有兩三個字的。秦朝時諡號製度被廢,漢朝時又加以恢複。到了明清時期的諡法則有了固定的內容。明代時候,不同地位的人諡號的字數是有明確的規定的。明代皇帝為17字,親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碩親王1字,大臣2字。

另外,在諡號中還有一種私諡。一些德高望重的學者、士人死後,他的學生、親屬等為他擬定的諡號,被稱為私諡。